
ListenHub
11
5-31原野: 嘿,最近参加了个会,听他们在那儿一直说,现在AI啊,开始直接卖“成果”了,你说这“成果”到底是啥意思啊?听得我云里雾里的。
晓曼: 这事儿啊,其实是红杉AI峰会上提的,他们总结了个AI发展的逻辑,挺有意思的,说一开始是卖工具,后来升级到卖“好帮手”,现在直接卖“成果”了。
原野: 哎呦,这说法挺新鲜。卖工具我懂,就像过去买个Photoshop,自己P图呗。那卖“成果”是啥感觉?我直接甩给AI一个任务,让它自己搞定?
晓曼: 差不多这意思。我给你举个例子,以前那种CRM软件,卖的是“客户管理工具”,现在AI驱动的CRM,直接卖“帮你搞定多少个客户转化”,客户掏钱,看的是实实在在的转化量,谁还管你功能多不多啊。
原野: 这么说,SaaS公司要变天啊,以前按功能收费,以后要按“效果”付费了?
晓曼: 可不是嘛!从固定订阅,按人头收费,变成签“成果合同”,企业得先定好KPI,比如销售额增加多少,成本降低多少,然后跟AI公司签合同,达标了给钱,达不到就得赔偿。
原野: 但是这“成果”怎么保证啊?万一他们吹牛怎么办?
晓曼: 这就得有闭环的流程,AI先出个初步结果,然后通过数据追踪,独立审核,确认到底省了多少时间,提高了多少转化率,就像工程验收一样,得有明确的标准。
原野: 哎,那这样一来,谁能成为这个“AI操作系统”的入口,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呗?
晓曼: 你说的太对了!Sam Altman在会上说了,2025年AI开始干活,2026年自己学习,2027年就能创造价值了。他想把ChatGPT打造成下一代的“操作系统”,不光是工具,还是个任务调度中心。
原野: 这可不是装个软件那么简单了,这是一套能主动思考,主动执行的系统啊!
晓曼: 对,红杉说,云时代是微软的天下,移动时代是iOS的天下,AI时代就是任务调度系统的天下。有个叫Harrison Chase的,提出了个“智能体收件箱”的概念,把各种AI的任务都集中起来,一句话就能让它们协同工作。
原野: 那我们普通人怎么用呢?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的智能体,哪个更有优势?
晓曼: 通用模型啥都能干,生态丰富,但你得自己把需求拆解清楚;垂直智能体,更懂行话,拿来就能用,能快速适应特定场景。一个靠广度,一个靠深度,看你喜欢哪个。
原野: 哎,我听说现在有个“智能体经济”的概念,AI不光是个模型,还是个经济参与者?
晓曼: 没错,红杉的Konstantine就定义了智能体经济,要有身份,能行动,还得互相信任。比如Claude Code,能自己提交代码,评估质量,调度其他AI,就像一个靠谱的工程师。
原野: 把AI当合作伙伴,还能签“信任契约”?听起来有点科幻啊。
晓曼: 其实已经有雏形了,每个AI都有身份ID,权限范围,任务记录,整个过程都能查。商业模式上,可以按任务收费,按时间收费,甚至和人类组成一个价值网络。
原野: 那会不会有伦理问题啊?比如有偏见,或者越权?
晓曼: 肯定有风险,所以一开始就要设置好限制,包括权限隔离,行为准则,还得有人类监督。信任契约必须写清楚,才能保证AI不跑偏。
原野: 以前我们看APP打开次数,现在要看AI交付了多少“成果”?
晓曼: 完全是新的标准。索尼娅在会上说,ChatGPT的DAU/MAU已经快赶上Reddit了,说明用户已经离不开它了。但这种依赖是“甩给它任务,然后等着结果”,而不是一直盯着界面。
原野: 那我们怎么衡量AI产品成功不成功呢?
晓曼: 红杉给了三个标准:能不能完成整个任务流程,结果能不能追踪溯源,能不能持续学习优化。说白了,就是闭环交付,价值可量化,用得越多越聪明。
原野: 企业要怎么围绕“成果”来打造增长飞轮呢?
晓曼: 就像红杉展示的Leone飞轮一样:每次交付都能积累数据,结果落地了,老板也认可了,就会有更多任务和好评,然后产生更多新数据,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原野: 这么说,组织结构和流程也要跟着AI变才行啊?
晓曼: 没错。Anthropic的Mike Krieger说,重点不是让AI更聪明,而是让系统可控,可用,可调度。LangChain提出了Agent Graph框架,把多个AI当成微服务来编排。红杉把LLM到智能生态网络的演进路径都画出来了,强调胜负在于架构工程,而不是prompt写的好不好。
原野: 那企业应该怎么设计新的组织结构呢?
晓曼: 得建立AI架构团队,任务运营团队,数据归因团队,培养既懂AI又懂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明确AI在组织里的角色,接口和反馈机制。
原野: 管理上,红杉还提到了“随机思维”,管理者也要改变心态?
晓曼: 对,Konstantine说,AI输出的结果是有概率波动的,管理者要从“确定性执行”变成“目标试探”。要接受70%、80%的初步结果,然后迭代改进,设计“人类+AI混合代理”策略,而不是事事都要精确控制。
原野: 这对管理者挑战挺大的,要学会容错和动态反馈。
晓曼: 就像设计一场科学实验,要给AI留出试错空间,快速收集反馈,然后在下一轮优化参数。
原野: 最后一个问题,AI到底是一项技术,还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晓曼: 红杉总结的挺好:AI不再是卖功能,而是兑现结果;不再依赖输入,而是主动创造价值;不再被动执行命令,而是协同完成任务。谁能构建自我驱动,持续交付的协作模式,谁就掌握了AI经济的入场券。
原野: 谢谢你的讲解,让我对AI卖成果时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晓曼: 不客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