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enHub
29
6-10原野: 咱们今天好好聊聊玉伯,这哥们儿的人生简直开了挂!从物理所退学,做到阿里P10,现在又All in AI创业,这跨度也太大了,背后到底图啥?
晓曼: 哈哈,确实精彩!他当年在中科大物理系保送进物理所,眼看就要成科学家了,结果研三突然醒悟,发现自己对编程才是真爱。这不光是兴趣使然,更是他喜欢那种技术能立马见效、快速反馈的感觉。
原野: 厉害了!能在阿里一待就是15年,还火箭般升到P10,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不是像开了外挂一样?
晓曼: 2008年加入淘宝UED,他就把前端技术当成服务用户体验的工具,用户需求就是他的风向标。靠着对产品的敏锐洞察和死磕技术的精神,他搞出了好几个开源框架,积累了超多实战经验。这种技术驱动产品的能力,让他在阿里迅速上位。
原野: 后来离开蚂蚁去了飞书,结果一年不到又辞职,自己搞了个“思维天空”,感觉又到了人生的岔路口。这次跟上次退学转行,有啥不一样?
晓曼: 上次是从科研到编程,这次是从大厂出来,看到了AI应用的未来。他想把自己在阿里和字节跳动积累的产品经验,跟AI技术结合起来,帮创作者们解决问题。这说明他对技术趋势的嗅觉真不是盖的。
原野: 接下来聊聊他在阿里早期搞的SeaJS和KISSY,这两玩意儿当年解决了前端开发的哪些老大难问题?
晓曼: SeaJS遵循CommonJS和AMD规范,让开发者可以用模块化的方式组织代码,解决了文件太大、团队协作困难的问题。你可以把它看成给前端项目装了个“乐高”功能,每个模块独立加载、方便维护。
原野: 模块化听着有点玄乎,能不能来个接地气的例子?
晓曼: 就像你做饭,一股脑把所有食材扔进锅里肯定乱套,SeaJS就是把食材提前切好、分门别类放好,用的时候按需取用,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
原野: 那KISSY在当时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晓曼: KISSY提供了一整套前端工具库,包括事件处理、DOM操作、数据存储等等,特别适合当时国内的网络环境。它就像一个万能工具箱,让开发者不用到处找轮子,就能快速搭建各种炫酷的页面。
原野: 后来在支付宝,他又主导了Ant Design和AntV,这两个项目是怎么体现他对“体验技术”的深刻理解的?
晓曼: Ant Design不仅仅是UI组件库,更是一套企业级中台设计系统,强调设计和技术要紧密配合,统一视觉和交互规范,提升了中后台产品的整体体验。AntV则提供专业的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原野: 你觉得前端工程师在这种项目里,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晓曼: 不光要代码写得溜,还要对设计语言和用户体验有深刻的理解。Ant Design的实践证明,技术和设计是同等重要的,两者结合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原野: 后来转到蚂蚁体验技术部孵化的知识管理工具语雀,听说最初只有0.5个人力,最后却做到了千万级月活,这是怎么做到的?
晓曼: 语雀最初只是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核心理念是把文档当成知识库,统一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2018年对外开放后,凭借简单易用和统一管理的优势,迅速被上万家企业和千万级活跃用户采用。
原野: 语雀的成功,是不是还有其他外部因素?
晓曼: 企业对协同办公的需求井喷、支付宝内部对知识沉淀的刚需,以及团队对产品迭代的高效响应,都是关键因素。它在功能设计上贴近真实场景,降低了使用门槛,让大家用起来很顺手。
原野: 最后聊聊他现在搞的YouMind,这款AI工具的定位和功能亮点是什么?
晓曼: YouMind定位是“AI时代的纸和笔”,想做成面向全球创作者的一站式创作工具。v0.1版本已经支持网页内容总结、翻译、与ChatBot对话,以及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收藏到个人知识库。
原野: 现在市面上AI工具这么多,YouMind想要脱颖而出,需要什么妙招?
晓曼: 核心在于深度整合知识管理和创作流程,从超级个体工具拓展到小团队协作,再到内容社区。持续打磨产品体验,建立创作者生态,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原野: 综合来看,玉伯的职业轨迹和产品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
晓曼: 他始终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把复杂的技术转化为易用的工具,并且不断拥抱新的趋势。从物理研究到前端工程,再到AI创业,保持学习能力和对技术本质的执着,是他持续创新的秘诀。
原野: 对于年轻的开发者和创业者,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晓曼: 一是要明确兴趣与价值结合的方向,不要盲目跟风;二是技术要服务于产品和用户,注重用户体验;三是保持对未来趋势的敏感,不断试错与迭代。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