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呀,最近这AI生成的内容,简直是铺天盖地,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啊!图片啊、文字啊,咱们都见怪不怪了。但你有没想过,这AI要是开始唱歌、说话了,它的质量到底该怎么把控?我最近听圈里人都在说,这叫“甜蜜的负担”,听着就有点意思。
晓曼: “甜蜜的负担”?哎呦喂,这话说得真是太到位了!你想想看,以前咱们审核新歌,可能也就几十首,舒舒服服地在专业的影音室里,品一品,很快就搞定了。结果现在呢?AI大佬一出手,直接给你甩出来上千首!让你去一首一首地把关,那感觉,用我们行话讲,简直是“当场吐血”啊,根本不是人干的活!
原野: 上千首?!我的天呐,这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场“数字海啸”啊!这工作量,分明就是从“小溪流”直接跳到了“太平洋”的级别了嘛!那这种海量的AI作品砸过来,具体都把他们给砸出了哪些挑战呢?
晓曼: 挑战那可真是双重的暴击啊!首先嘛,就是你刚才提的那个“量”,简直是天文数字,指望人工一首一首去听,那不是开玩笑嘛,根本不现实。其次呢,就是咱们以前那套评估标准,现在完全“失灵”了。传统音频,听个混音、音质,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可AIGC音频这玩意儿,它是个活的,是个不断进化的算法产物!我们不仅要听它是不是“悦耳动听”,还得给它建立一套“评估-优化”的循环系统,让它自己不断进步。这可比以前复杂多了。
原野: 这么一听,我算是明白了,合着咱们以前那套“老黄历”完全不够用了,得推倒重来啊!那面对这么大的挑战,像腾讯音乐这种“大佬级”的平台,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构建一套全新的质量保障体系来“接招”的呢?
晓曼: 嗯,他们走的路子啊,那可不是修修补补,而是直接来了一场“大刀阔斧”的系统化改革。第一步,先把业务“拆”开了,细细地琢磨。第二步,把评测标准“重塑”了,不再用老眼光看新事物。更厉害的是,他们把咱们人类这种“主观感受”和工具的“客观数据”给完美结合起来了。说白了,核心就是得搞一个能“动起来”、能“量化”、还能“追溯”的AIGC音频治理体系。
原野: 哇哦,听起来就感觉是个“大工程”啊!您刚才提到了“多维度评测标准”和“动态样本库”,这听着就挺高大上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玩儿的?它跟咱们以前那种“一锤子买卖”的静态评估方式,到底有啥“天壤之别”呢?
晓曼: 最大的区别,就俩字儿——“动态”!你想想啊,这AIGC技术简直是坐上了火箭,进化速度快得吓人。你今天觉得哪个音频是“坏样本”吧,说不定明天人家模型自己就偷偷修复了,把你给“打脸”了!所以,你必须得有个能跟着AI一起“奔跑”的动态样本库,不断地拿那些最新、最有挑战性的音频去“考”它。至于多维度标准,那可就厉害了,不光看音质,还得看它的情感表达是不是到位、风格是不是准确,甚至在有声书这种场景里,连信息对不对、有没有说错字,都成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指标了!
原野: 噢,原来如此!这意思就是说,咱们这套“裁判标准”也得跟着AI这个“运动员”一起进化,不然就跟不上趟了!那既然有了这么一套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他们具体又是用了哪些“十八般武艺”的技术和工具来支撑这一切的呢?听着就让人好奇!
晓曼: 哈哈,这可就到咱们今天最“硬核”的环节了!他们可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真刀真枪地开发了一大堆AI驱动的“智能质检神器”!就拿歌声来说吧,这玩意儿可太复杂了,音高能从“低音炮”蹦到“海豚音”,还有各种颤音、气音,细节多到让人头疼。结果人家呢,直接搬出了像ERes2NetV2这种“黑科技”架构,通过什么“多尺度特征融合”,把这些微小的细节都给“扒”得一清二楚!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
原野: 哇,听着就感觉是“技术流”的巅峰对决啊!那这些听起来就非常专业的工具,它们到底是怎么“强强联手”,形成一个高效的“闭环系统”,来确保咱们听到的每一秒AI生成的声音,都能经得起最严苛的考验呢?这背后肯定有大学问!
晓曼: 没错,这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套漂亮的“组合拳”!首先呢,他们有AI评价模型,就像个“超级侦探”,自动去检测音频内容。然后呢,针对咱们常听的TTS,也就是语音合成,还有专门的工具去检查信息准不准确,有没有“胡说八道”。但话说回来,AI毕竟不是“哆啦A梦”,总有它“鞭长莫及”的地方。这时候,他们就请出了一个名叫“天秤”的神秘平台!这上面啊,会邀请外部的真人来做“盲测”,就像是找了一群“金耳朵”来给AI当考官,弥补AI模型的那些“小短板”。你看,这样一来,主观的人耳和客观的AI,不就完美地形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闭环了嘛!
原野: 哇,听您这么一说,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从制定标准,到构建动态样本库,再到各种高科技AI工具,最后还有真人“金耳朵”的众测把关,这简直就是一套“滴水不漏”的、超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啊!那如果咱们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展望一下未来,您对AI声音的质量保障,还有没有啥“更高层次”的期待呢?
晓曼: 我觉得啊,这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而是一场真真正正的“AIGC时代音频质量保卫战”!腾讯音乐这次,通过勇于建立新标准,敢于打造新工具,算是漂亮地打赢了这场“突围战”!未来的目标,那可不就是让咱们听到的每一秒AI声音,都得是“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任何考验嘛!用最先进的技术,去守护咱们数字世界的“听觉真实”,最终啊,让这些智能的声音,成为连接咱们和这个数字世界最温暖、最可靠的那条纽带。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