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呀,你还记得不,去年咱们还在那儿愁眉苦脸地讨论,酱园弄这种大咖云集的大片怎么就“折戟沉沙”了呢?结果一转头,一个叫“红果短剧”的玩意儿,悄没声儿地就吸了三亿用户,成了大家的新宠!你说这事儿,它到底说明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啊?
晓曼: 可不是嘛!这反差简直像拍电影一样,太魔幻了!你看酱园弄那边,章子怡、雷佳音、易烊千玺,那可都是顶流啊,结果呢,上映第二天退场率直接飙到58%,观众都说“这爱啊,终究是错付了”。再瞅瞅这边,字节跳动家的红果短剧,好多人之前听都没听过,结果今年春节档,电影院里才一亿八千万人次,人家红果直接涌进去六亿人,刷出了193亿的观看量!我的天呐,这数字对比,简直是降维打击!
原野: 六亿人,193亿观看量?我听着都觉得耳朵要炸了!这数据也太离谱了吧。你说,这种现象背后,是不是也悄悄暗示着,咱们观众对内容消费的胃口,已经彻底变了?从以前追着大制作跑,到现在竟然沉迷这种所谓的“电子榨菜”,这中间到底图个啥呀?
晓曼: 核心就是俩字儿,或者说四个字儿吧:“即时满足”!你看看现在的观众,对那些传统影视内容,说实话,都快审美疲劳了。想想看,动不动就让你开会员,花俩小时看个烂片,还有那些七八十集恨不得拍到天荒地老的注水剧。当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像挤牙膏,耐心也越来越少的时候,红果短剧这种“短、爽、快”的套路,一下就填补了市场空白。它现在简直是大家新的“精神鸦片”,哦不,是精神慰藉!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短、爽、快”这三板斧,简直成了内容消费的新潮流啊。那你说,红果短剧到底是怎么做到让这么多人“上头”的呢?它有什么独门秘籍吗?
晓曼: 哎呀,我跟你说个场景你就明白了。很多人都吐槽红果是“睡前最不敢打开的软件”,为啥呢?你本来准备洗洗睡了,结果不小心点开一个短剧,剧情正好卡在那个让你抓心挠肝、欲罢不能的地方!然后呢,就一集接一集,等你回过神来,哎哟喂,“红果五分钟,人间一小时”!这种魔力,不光年轻人吃这套,好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跟着一块儿陷进去了。
原野: 听着确实是挺上瘾的。如果咱们把红果短剧比作一种食物,那它为什么能像“电子榨菜”一样,让人在疲惫的时候感到特别解压,特别满足呢?它在“短、爽、快”这方面,具体都玩儿了哪些花活儿?
晓曼: 这个比喻太到位了!首先是“量大管饱”,红果简直是“上新狂魔”,你敢信吗,现在已经上架了一万五千多部短剧,而且每个月还在以千部级别的速度往上加!其次是“口味细分”,它有三十多个主题,细到什么程度呢?“真假千金”、“团宠”、“神医下山”这种,总有一款能精准地戳中你的爽点。更绝的是,剧情那叫一个不拖沓,三五分钟之内,保准有反转、有打脸、有逆袭,直接把你的情绪价值拉到满格!
原野: 无论是霸总、赘婿,还是逆袭、打脸,这些咱们口中所谓的“狗血”题材,从不同年龄段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们分别都满足了哪些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呢?
晓曼: 对年轻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他们在高压工作和学习之后,一个快速解压的出口,提供了一个短暂逃离现实的“小世界”。而对于一些中老年用户,这些剧情也许弥补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遗憾,或者满足了他们对家庭关系、社会地位那种朴素又美好的想象。说到底,都是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给情绪找了一个宣泄的口子。
原野: 红果短剧在内容上的精准定位和高产,无疑是它成功的关键。但除了内容本身,它在商业模式上又玩儿了哪些颠覆性的花样,能让那些创作者也心甘情愿地给它卖命呢?
晓曼: 这才是红果最牛的地方!你知道吗,以前做短剧,那风险简直高得吓人。一部剧的投流成本,也就是推广费,能占到总成本的八九成,大部分剧拍出来都是石沉大海,血本无归。但红果这个后来者,它直接把这个游戏规则给掀翻了!
原野: 哇,那它是怎么做到让创作者“心甘情愿”地为它生产内容,甚至还能创造出单部剧分账几百万这种行业奇迹的?
晓曼: 它设计了一套堪称“鬼才”的“双重变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剧方能赚“两手钱”。一部短剧拍出来,可以先在抖音上走付费模式,快速回一波本儿。然后,这部剧还能再跑到红果短剧自己的App里,变成免费内容,通过广告来持续变现,再跟剧方分账。比如有部叫好一个乖乖女的短剧,才拍了九天,播放量就破了20亿,七天就给制作方分了四百多万!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
原野: 哇塞,先付费后免费,再加广告分账。这种模式对于整个短剧行业生态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不是彻底改变了创作者的风险收益结构?
晓曼: 那是妥妥地降低了创作者的风险啊!以前就是“一锤子买卖”,投流失败直接就倾家荡产了。现在呢,相当于有了“保底工资”和“额外奖金”。抖音的付费模式能让你快速试水,收回成本,而红果的免费广告模式,则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躺赚”机会。这样一来,创作者自然敢于投入,也更愿意把压箱底的好内容都给红果平台了。
原野: 搞定了创作者,红果短剧的霸业才刚刚拉开序幕。那么,它是如何吸引海量用户,让三亿人成为它的死忠粉的呢?
晓曼: 你可能想象不到,以前有些老年人为了追短剧,一个月能花掉六千块!短剧付费高昂一直是个巨大的痛点。红果一上来就用了一招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策略:彻底免费!在红果看剧,不用充值,不用买会员,直接点开就能看,简直是良心到家了!
原野: 免费看剧,还能赚钱,这听起来简直是太诱人了!但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的付费内容平台来说,是不是一种“降维打击”?
晓曼: 绝对是降维打击!它不仅免费,甚至还“倒贴钱”给用户。红果引入了“网赚模式”,你只要看剧就能领金币,金币还能提现!比如“看剧五分钟提现一元”,“看一个视频提现三分钱”。这种模式直接击穿了那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心理防线,也让它的用户粘性变得特别高。数据显示,红果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了1.38小时,这已经把优爱腾芒这些长视频巨头都远远甩在后面了!
原野: 这种“看剧赚钱”的模式,尤其吸引了四五线城市那些时间充裕的中老年群体。从他们的角度看,红果短剧除了娱乐价值,还提供了哪些额外的吸引力?
晓曼: 除了娱乐,它还提供了一种“赚到了”的心理满足感,和一种低门槛的参与感。对于那些时间相对充裕,但可支配收入不高的用户群体来说,这简直是完美的消遣方式啊!既能看剧消遣,又能赚点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原野: 红果短剧的爆发式增长,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颗巨石,各路巨头都坐不住了,甚至连爱奇艺这样的老牌平台都公开炮轰。你觉得红果短剧究竟是“钻了什么空子”,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晓曼: 它确实是“钻对空子”了,但这“空子”背后,可都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啊。首先,它可不是单打独斗,背后有整个字节生态的“兄弟姐妹”在喂养它。很多爆款短剧的剧本,那都是直接改编自字节旗下的番茄小说App里的热门IP,这不就保证了内容的吸引力嘛!
原野: 除了背靠字节这棵大树,它在制作模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晓曼: 它完全就是“跟长视频反着来”的那一套!长视频立项流程那叫一个复杂,制作周期又臭又长。而红果的模式是快、简、高效,大大简化了立项和制作流程,一切都以市场数据和用户反馈为导向,能快速出片,快速迭代。这种灵活又敏捷的生产模式,是那些传统影视公司想模仿都难的!
原野: 这种“短、平、快”的生产模式,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它会不会对内容质量和艺术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呢?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取舍?
晓曼: 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问题。从传统艺术价值的角度看,短剧可能显得粗糙、套路化。但它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为了去竞争电影节奖项的。它更像一个时代的注脚,精准地反映了现代人对“即时满足”和“情绪价值”的极致渴望。
原野: 这么看下来,红果的成功还真不是偶然。当酱园弄这样的电影还在依赖明星光环的时候,红果用最直接的免费和极致的爽感,已经把大众的心给牢牢抓住了。也许不是明星失灵了,而是观众想要的东西,已经悄悄地、彻底地改变了。
晓曼: 的确如此啊!它可能不是最高级的艺术,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确实是很多人疲惫生活里的一剂解药,一种最直接、最纯粹的娱乐。它也迫使整个内容行业去重新思考,未来的“好内容”,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