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哎哟喂,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啊,你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项目,总算是搭上了大客户这条线,眼看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单子就要到手了,简直是人生巅峰啊!结果呢,突然你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内部领导,凑过来跟你说:“哎,哥们儿,这事儿你别掺和了,别去搅这个局了。” 听到这话,你这心里,是不是得咯噔一下,然后一万个问号就冒出来了?
晓曼: 哎呀,这哪是咯噔一下啊,这简直是当头一棒!第一反应肯定是直接懵圈儿了,脑子里就一个字儿——“为啥啊?” 他为什么要劝我?这事儿,说白了水深着呢,肯定藏着你平时根本看不到的,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这剧情就更复杂了。这背后啊,究竟是真有什么大山压着,我们不得不退?还是说,这哥们儿自己藏着什么小九九,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咱们到底怎么才能把这层迷雾给它拨开,看个真切呢?
晓曼: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劝退”,我跟你说,千万别傻乎乎地就信了。第一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得去“探底”,你得把这事儿的真伪给它摸个透彻。
原野: 探底?哎哟,这听着怎么跟玩儿侦探游戏似的?那具体来说,我们得怎么操作,才能把这个“底”给它探出来呢?
晓曼: 其实啊,说穿了挺简单的。他劝你别去,无非就两种情况:要么就是上面真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发话了,打了招呼;要么就是,这位劝你的领导,他跟你的竞争对手关系更铁,更近乎。所以啊,你得去验证,去求证。
原野: 哎,那这怎么验证啊?难道我要直接杀到那位更高层领导的办公室,去问他是不是真的发话了?那不是把芝麻大点儿的事儿,直接给它捅成西瓜那么大,闹得人尽皆知吗?
晓曼: 没必要!你啊,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去找你的竞争对手,跟他好好聊聊。甚至可以装作漫不经心地、半开玩笑地跟他说:“哎,哥们儿,要不这活儿,咱俩一块儿干得了?省得你争我抢的。”
原野: 哎呦,这招儿高啊!真是妙啊!通过对手的反应来判断这事儿是真是假,是虚还是实?
晓曼: 没错!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听到你这话,表现得那叫一个自信,甚至对你提出的合作提议,都带着一丝不屑,眼皮子都不抬一下,那你就得小心了。这十有八九说明,那个劝退你的中间人啊,他正在“两头吃”呢!
原野: 两头吃?哎哟,这个词儿听着有点意思,但具体是啥意思啊?我有点儿没明白。
晓曼: 这么说吧,“两头吃”啊,就跟演谍战片儿似的,他是个“双面间谍”。一边呢,他利用跟你平时不错的关系,假惺惺地来稳住你,劝你“大度”点儿,赶紧退出;另一边呢,他又从你的竞争对手那里,明里暗里地捞取好处。你看,他从你这儿得了“人情”,从对手那儿得了“真金白银”,两头儿都能获利,多美啊!
原野: 哎呀,原来是这么个套路!我明白了!他劝退我,根本就不是什么为我好,而是因为竞争对手给他的那点儿好处啊,太香了,他根本舍不得放弃!所以啊,他必须得把我这个潜在的“麻烦”,这个“变数”给它彻底排除掉,免得碍了他的财路。
晓曼: Bingo!完全正确!一旦咱们把这个“两头吃”的真相给它揭露出来,或者说,咱们心里对这背后的真实关系格局有了个谱儿,那下一步该怎么走,怎么出招,可就一目了然了。
原野: 好的,好的!那如果咱们通过“探底”这一招儿,真的发现那个劝退咱们的领导,果然是在“两头吃”;或者说,咱们的竞争对手,他的背景也没那么“硬”,没那么“高不可攀”,那接下来,咱们该怎么痛痛快快、果断地出击,把这个大单子给它抢回来呢?
晓曼: 如果你确定了就是那个中间人在搞鬼,那还等什么?你就放心大胆地去抢吧!因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他的“关系”啊,可能根本就没你想象的那么硬,他才需要通过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来绊你。这时候,你完全可以绕开他,直接跟客户去接触,大大方方地展示你的实力和优势。
原野: 哎,但是万一呢?万一这个竞争对手的关系,它就是真刀真枪的硬,真的有那种我们够不着的高层领导,直接发话打了招呼呢?
晓曼: 就算真的有高层介入,你也不要立刻就举手投降,直接放弃。你得花点儿心思去调查一下,这个所谓的“高层”啊,他到底是个什么级别?他说了到底算不算数?有多大的实际话语权?如果他压根儿就不是那个拍板儿的核心决策层,那我告诉你,这个项目,咱们就依然有很大的抢夺空间!
原野: 哎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彻底明白了。所以说,在咱们这职场江湖里啊,遇到这种听起来很唬人的“高层劝退”,关键就在于要学会你这几招,得主动去验证,去探个究竟,这样才能真正地反击,把这僵局给它破开!
晓曼: 可不是嘛!这事儿啊,它可不仅仅是关于一次招投标的输赢那么简单。它真正想教会咱们的是,在咱们这个复杂多变的商业博弈场上,你得学会怎么去辨别信息的真伪,怎么去一眼看穿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权力关系,最终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最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加上果断的行动力,那才是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