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量化新规:不为限制,监管深意何在?
Listener_689632
5
7-7原野: 最近这量化新规啊,简直是刷屏了,特别是那个“高频交易”,好多人一听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量化是不是要凉凉了?但话说回来,监管那边的“高频”定义,是不是跟咱们脑子里想的,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儿啊?
晓曼: 可不就是不一样嘛!好多人一听到“高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哎呀,完了,所有的量化都得歇菜!”这种念头。但人家监管可精着呢,定义得那叫一个具体、一个量化!上交所白纸黑字写着呢,每秒申报超过300笔,或者单日申报超过2万笔,才算高频!
原野: 我的天呐!每秒300笔?这数字听着,简直是把人给震住了!感觉都能听见键盘敲冒烟儿的声音了!
晓曼: 可不是嘛!这个门槛啊,简直是高得离谱。你想啊,市面上那些正儿八经的量化基金,他们的交易频率,离这个标准那是十万八千里呢。而且啊,这规矩也不是今天拍脑袋才想出来的,人家早在去年9月征求意见稿出来的时候,那些主流机构就已经心领神会,把策略都给调得妥妥帖帖的了。
原野: 这么一听,敢情这新规对人家“正规军”来说,根本不是什么晴天霹雳,而是早就融入血液的日常操作了呗?那我就纳闷儿了,既然主流的量化都挺合规,影响也不大,监管为啥还要费这劲儿,出这么一套细则呢?难道就只是为了“规范”两个字这么简单吗?
晓曼: 哎呀,你可算是问到精髓了!监管部门搞这些细则啊,说白了,核心目的就是让这个行业“规范发展”,而不是要给它戴上紧箍咒,更不是要把它一棒子打死。你想啊,要是真想禁,那可太简单了,直接一纸红头文件,“咔嚓”一下就给禁了,哪儿还用得着这么煞费苦心地琢磨这些条条框框,搞得这么复杂呢?
原野: 嗯……听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这意思是,他们愿意花力气去制定规则,本身就说明,他们是认可这个东西的,对吧?
晓曼: 完全可以这么理解!你想啊,量化现在可是A股市场里的一股中坚力量,大概1.6万亿的规模,每天的市场成交量,有四分之一都是它贡献的,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他们就像是市场里的“定海神针”,是实打实的多头,给市场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流动性。监管部门又不是傻子,他们要的是一个稳定又活跃的市场,哪儿有道理去把这么一个重要的“选手”给踢出去呢?
原野: 嗯,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了:因为啊,每次提到这市场“公平”,总有人跳出来问,“哎呀,干嘛不直接把量化交易禁了呢?这样不是能保护咱们散户嘛!” 你说这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咱们没想到的“大格局”啊?
晓曼: 哎,这个关于“公平”的灵魂拷问啊,确实挺有意思的。量化交易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在金融领域里必然会出现的产物。你就把它想象成,当年电商把实体店给“干掉”一样,这可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你想挡都挡不住,根本就不可逆!
原野: 你这么一说,关于这个“公平”的争论啊,我脑子里立马冒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类比。这不就跟咱们以前用算盘噼里啪啦算账,现在用电脑、用各种复杂的管理系统一个道理嘛。你要是说,有人非得跳出来,要求国家规定,“不行!大家都不准用电脑,都给我回去用算盘!” 你觉得这事儿,它合理吗?这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嘛!
晓曼: 哎呀,你这个比喻简直是绝了,太到位了!真正的公平啊,就应该是在大家都在一个规则框架下玩儿,看谁能更聪明、更高效地利用合法的工具,而不是说,“哎,你这个工具太厉害了,我不让你用!” 用行政命令去限制工具,那叫什么公平?而且啊,咱们从市场成熟度的角度来看,A股要真想“去散户化”,变得更有效率,量化交易这条路啊,那是板上钉钉的必经之路。你看人家美国市场,70%的成交量那都是量化贡献的,咱们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原野: 所以啊,这么一琢磨,咱们平时老挂在嘴边的那个“公平”,是不是压根儿就该重新定义一下了?它不应该是限制你用什么“武器”,而是要保证大家玩儿的规则,都是透明的,都是一视同仁的,是不是这个理儿?
晓曼: 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完全正确!所以说啊,这次新规的深层用意,压根儿就不是为了给谁穿小鞋、限制谁,而是为了给咱们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好好地铺一条更规范、更健康的大道儿!
原野: 嗯,这么一番聊下来,感觉量化交易这东西啊,不光是技术发展到今天一个必然的产物,更是咱们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啊。那话说回来,面对这么多复杂的信息,咱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投资者,最后到底该怎么看待它,又该怎么应对呢?
晓曼: 其实啊,说白了,就一句话:回归投资的本质!你想啊,如果你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价值投资的,就认准好公司,长期拿着,那市场里不管什么妖魔鬼怪、什么高科技工具,它都影响不到你,你该赚的钱,一分不少。但你要是天天想着炒短线,就想赚那点儿博弈的差价,那对不起,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这市场上啊,永远都有比你更专业、工具更牛的“高手”存在。这么一想,这不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嘛?而且还是更深层次的那种,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