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文凭不再是金饭碗?精英就业优势正消失
小刚
1
7-8原野: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咱们身边有个挺扎心的现象?我刷到一篇文章,直接点明了: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哎呀,那真是肉眼可见地在消失。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不少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找工作都愁眉苦脸的?这事儿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啊?
晓曼: 哎呀,你可别小看这事儿,这早就不只是你的“个人感觉”了,这可是有硬核数据撑腰的全球大趋势啊!你看牛津经济咨询公司那研究怎么说的?在美国,那些二十二到二十七岁、拿着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的失业率,史无前例地,第一次啊,稳定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你说吓不吓人?
原野: 哇塞,连那些“天选之子”都躲不过这一劫吗?这简直颠覆我的认知啊!
晓曼: 简直了!你想想,斯坦福商学院啊,那可是学霸中的战斗机,顶尖中的顶尖吧?结果他们2024年的毕业生,毕业三个月了,找到工作的比例竟然从前几年的九成多,直接跌到了八成!这背后的焦虑,那真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儿,太真实了。
原野: 这些数据听着可真让人脊背发凉啊。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咱们曾经捧在手心的“金饭碗”现在彻底不香了呢?这大学文凭怎么就“贬值”得这么厉害?
晓曼: 你说得对。以前啊,就几年前的事儿,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优势比高中生高出将近七成呢。结果呢,根据美联储纽约分行的数据,去年这个优势已经缩水到只剩五成了。这背后啊,其实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悄悄地,或者说,翻天覆覆地变了。
原野: 怎么个变法儿?细说说?
晓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以前你得是大学生,才可能熟练操作电脑,那是个稀罕技能。但现在呢?谁手里没个智能手机啊!很多过去觉得非大学生不可的工作,现在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生都能上手了。你看招聘网站Indeed的数据也显示,现在几乎所有行业,对学历的要求都在悄悄地、甚至是大刀阔斧地降低。
原野: 这么说来,这种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减少,仅仅是因为技术进步把门槛拉低了吗?还是说,背后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大变动?
晓曼: 当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啦!很多人一上来就甩锅给AI,觉得ChatGPT一出来,世界就变了。但其实这股趋势在ChatGPT火爆之前,早就已经悄然开始了。你想想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传统上特别爱招大学毕业生的行业,比如投资银行,自己都变得特别保守和谨慎,提供的岗位自然就少了。所以这更多是经济结构和企业需求在调整,可不是说咱们的大学教育质量突然就“断崖式下跌”了。
原野: 噢,我明白了。所以说,这种学历优势的消失,不光是咱们个人职业生涯要面对的挑战,它搞不好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啊。那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这种“精英过剩”的现象,可能会引发哪些社会风险。
晓曼: 没错,这才是真正需要咱们敲响警钟的地方。
原野: 想象一下,当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的预期完全落空,甚至前途都一片迷茫的时候,这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潜在“雷区”呢?
晓曼: 康涅狄格大学有位学者叫彼得·图尔钦,他就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精英过剩”理论。他研究历史发现啊,当一个社会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数量远远超过了社会能提供的精英岗位时,这些得不到满足的聪明人,就很容易变成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他甚至大胆地认为,1848年欧洲爆发的那些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数量太多了”。
原野: 这个观点听着可真够颠覆的。所以,到底大学还有没有必要读?这已经不光是咱们个人做选择那么简单了,简直是在拷问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甚至咱们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啊!
晓曼: 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你看在美国,选择读本科的人数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可是在另一些国家,比如法国和爱尔兰,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学生数量还在蹭蹭往上涨。这背后啊,其实反映了不同社会对大学价值的困惑和思考。这确实是在逼着我们思考,当大学文凭不再是那个稳稳当当的“金饭碗”时,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又该去追求怎样的人生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