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 欸,我最近追了一部剧,叫以法之名,你看了没?表面上看着是那种紧张刺激的刑侦剧,结果追着追着发现,好多人都在议论,说这根本就是最高检借着影视剧,把自己的那些心里话和委屈都给抖搂出来了。
晓曼: 可不是嘛!我一看就觉得,这剧简直就是把检察系统那股子压抑已久的集体焦虑,给明明白白地拍出来了。
子墨: 咱们平时不是老爱开玩笑说嘛,这司法系统里,公安是负责“掌勺做饭”的,法院呢,那自然是“坐着动筷子吃饭”的。可这检察院啊,它到底是个什么角色?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他们就是“端饭的”!你听听这话,是不是一针见血,背后藏着多大的无奈?
晓曼: “端饭论”啊,简直形象到让人想拍大腿!特别是2018年那波机构改革,直接把检察院最硬核的“反贪局”给剥离出去了,职能都划给监委了。你想想,人民的名义里头,侯亮平那会儿还能呼风唤雨,搅动整个官场风云,现在呢?检察院在刑事诉讼这条“生产线”上,真就活脱脱一个“二传手”,存在感直接降了好几个档次,别提多憋屈了。
子墨: 哎,那这种“端饭”的角色定位,对于检察院自己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这背后,是不是也藏着最高检那种,说不出口的、深层次的焦虑呢?
晓曼: 这不明摆着嘛,权力直接就被削了一大截,很多时候,审查工作都容易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所以最高检的心里啊,肯定急得不行,琢磨着怎么在现在这个新格局下,重新给自己找个像样的定位,证明自己不是可有可无,更不能真的就只当个“端饭小弟”啊。
子墨: 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和说不出的焦虑,那以法之名这部剧,又给最高检画了个什么样的“大饼”,或者说,给出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化解决方案呢?
晓曼: 剧里倒是给了一个特别“高大上”的答案,那就是:要把法律赋予检察院的那些职能啊,统统都给它用到极致!
子墨: 剧中那个检察官乔振兴,面对公安移送过来的案子,简直是硬气得不行!敢两次退回补充侦查,甚至最后还坚决不起诉,这跟咱们前面聊的那个“端饭论”简直是天壤之别啊。你觉得,这剧是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晓曼: 没错,这简直就是最高检心里头那幅最完美的“理想蓝图”啊!它告诉大家,检察官就得进行那种实实在在的、有深度的实质性审查,而不是随便走个过场、盖个章了事。如果案子达不到标准,那咱就得有那个腰杆子,敢把案子打回去,甚至直接不起诉!剧里还有个检察官洪亮,敢于“刀刃向内”,专门查自己系统内的职务犯罪;还有李人骏,发现冤假错案后,那是卯足了劲儿去抗诉。这些情节,全都在声嘶力竭地强调:检察院,你得主动出击,你得敢于监督!
子墨: 这种理想化的职能行使啊,听起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马拍手叫好。但咱们也得清醒清醒,回到现实。检察院在真正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又会遇到哪些,咱们普通人根本看不见的“暗礁”和阻碍呢?
晓曼: 哎呀,那阻碍可就多了去了!而且往往不是那种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能写清楚的,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悄无声息地笼罩着一切。
子墨: 剧里有个场景,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李人骏的生日宴上,公检法三家的大佬们居然能坐在一张桌上,觥筹交错,甚至有人还得意洋洋地在那儿聊什么“联合办案”!这画面,是不是瞬间就把咱们脑子里“公检法应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认知,给彻底砸了个稀巴烂?
晓曼: 没错,你可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真是把问题的核心给戳了个透。理论上,公检法之间那可是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就跟天平两端一样。但现实呢?因为有地方政法委在上面“统筹协调”,它们分分钟就能变成一条“流水线作业”,大家你好我好。再加上那些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地方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势力,还有政商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哎,所有这些,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你牢牢困在里面,让独立的司法监督,变得比登天还难。
子墨: 哎,那咱们再来说说剧中像许言午这样的人物吧。他们明明看透了这张“大网”里头的那些肮脏和罪恶,却又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无力去改变,最后只能选择“和光同尘”,随波逐流。对于这些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的司法人员,咱们又该怎么去看待他们的这种处境和选择呢?真是让人唏嘘啊。
晓曼: 没错,这简直是这部剧里最戳心、也最让人感到无力的一笔了。许言午这个角色,他代表的,就是体制内无数个有良知、有底线的人。他们当然知道什么是对错,但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到根本无法撼动的系统时,为了保住自己,为了生存下去,他们除了选择妥协和沉默,几乎别无他法。所以啊,这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个人道德瑕疵,它反映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系统性的无力感。
子墨: 听你这么一说,这些藏在暗处的障碍,确实是让检察院在追求那种理想化职能的道路上,走得是举步维艰,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那面对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大局面,咱们到底要怎么才能找到,哪怕是一丝丝真正改变的曙光呢?
晓曼: 哎,这可真是整部剧最让人细思恐极、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了!你看啊,剧集最后给出的那个“解药”,似乎就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出现那么一两个“关键少数”身上,比如说,来一个正直清廉、不徇私舞弊的省政法委书记,就能力挽狂澜了。但这本质上,不就是咱们常说的“用魔法打败魔法”吗?当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的健康运转,最终要靠的是那么一两个“好人”的道德水平,而不是一套健全、完善、能自我纠错的制度时,这本身,不就已经把那种最最深层次的无力感,给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吗?
子墨: 没错,你说得太对了!把希望寄托在“好人”身上,而不是真正依靠健全的“制度”,这简直就是一语道破了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