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有些销售啊,走到哪儿都自带光环,客户那是言听计从,信任得不得了。可有些呢,就跟个二十四小时待命的“高级客服”似的,随叫随到,最后反倒被呼来喝去。你说,这中间到底差了点啥?
若云: 你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说白了,就是个“自我定位”的问题。太多销售啊,把自己当成餐厅里那个端盘子的“服务员”了,客户一句话,恨不得立马就跪下。24小时在线,结果呢?被呼来喝去,一点儿尊严都没有。但那些真正牛掰的,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顾问”的位置,更高级点儿,直接就是“医生”!
子墨: “医生”这个比喻太妙了!这意思就是说,咱不能傻等着客户说“我这儿疼,你给我开个止痛药”,而是得主动去把脉,去诊断,对吧?
若云: 没错,百分之百正确!你想想,哪个病人敢跟医生说“你这刀往这儿切,麻药少打点儿”?门儿都没有!销售也一样,你的价值就在于,你得帮客户把那些他自己都没琢磨明白的痛点、需求给挖出来,然后甩给他一套专业的解决方案。说白了,卖到最后,咱们卖的都是自己这张老脸,你越“值钱”,客户越信赖你,那单子不就顺理成章地签了吗?
子墨: 嗯,那当我们真把这销售的身份,从那个“端盘子的”升级到“出谋划策的顾问”,甚至“一针见血的医生”的时候,这种思维上的大转弯儿,具体能给咱们的工作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客户那边,他又会怎么感受到这种变化?
若云: 那影响可真是立竿见影,跟变魔术似的!首先,你整个人就“支棱”起来了,腰杆儿都硬了!跟客户沟通,不再是那种“您说什么都对”的单向迎合,而是平等的对话。客户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你的专业劲儿和那股子自信,他们会开始把你的话当回事儿,而不是把你当成一个只会“传话”的喇叭。
子墨: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这销售的“精气神儿”一下就提起来了!那既然咱们把这价值定位搞明白了,下一步是不是就得琢磨琢磨,在跟客户真正“过招”的时候,怎么才能守住这份价值和原则,不掉链子呢?
若云: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来,你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客户突然甩过来一个听着就离谱的要求,或者他开始天南海北地跟你侃大山,说的全是跟咱们业务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这时候,你咋办?怎么才能既不失了风度,又能把这跑偏的对话给拽回正轨,甚至还能让客户反过来高看你一眼?
子墨: 这可真是个送命题啊!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要么就硬着头皮听下去,白白浪费时间;要么就直接说“不”,又怕把客户得罪了,两头为难!
若云: 别急,这里面其实就俩“撒手锏”:原则,还有提问。首先,你得学会大大方方地说“不”!你越是没底线,客户就越是蹬鼻子上脸。但你信不信,当你带着专业和那股子“骨气”去拒绝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时,客户反而会心里一震,对你肃然起敬呢!
子墨: 这招厉害!那“提问”呢?这又是怎么个操作法,能帮咱们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若云: 提问啊,那简直就是把跑偏的火车头给拽回来的“定海神针”!客户在那儿滔滔不绝,跟你聊他家猫咪有几根毛的时候,你就可以瞅准时机,温柔又坚定地问一句:“嗯,您刚才提到那个小痛点,具体是想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呢?” 唰地一下,对话就回正轨了。甚至啊,有时候客户嫌你问得烦了,你都可以直接“摊牌”:“不好意思,如果我连您的真实需求都没搞清楚,那我也没办法给您掏出真正值钱的方案啊!” 你别说,这种“直来直去”的坦诚,反而能让客户乖乖配合。记住咯,咱们不是客户的“跟屁虫”,客户让你去哪你就去哪,而是咱们得带着客户,去到那个他真正需要去的地方!
子墨: 听你这么一分析,感觉这沟通的主动权一掌握,咱们在销售场上就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了!但说来说去,所有这些“花式操作”,最终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让客户打心眼里觉得,你,这个销售,是真“值钱”!
若云: 没错,就是这个理儿!不管你是做销售,还是干别的什么行当,真正的力量都来自于你对自己价值的清清楚楚的认知。当你不再是那个只会“嗯嗯啊啊”的被动“应答机”,而是摇身一变,成了那个能指引方向的“价值提供者”的时候,恭喜你,你赢得的就不仅仅是那点儿订单了!
子墨: 说得太对了!这才是真正的销售“武林秘籍”啊!赶紧把咱们身上那股子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人的“客服思维”给甩掉,做一个有骨气、有价值的专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