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铸就中国强盛,成就人民美好生活
Listener_337154
4
7-17原野: 说到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改革开放绝对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它不光改变了中国,甚至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但改革这事儿,感觉不是一下子就能干完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到底是怎么让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和创新的。
晓曼: 嗯,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因为很多人觉得改革开放是过去时,但其实它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时。
原野: 没错。官方的说法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确实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解放了生产力,让整个社会都活了起来。而且,像我们今天熟悉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基本经济制度,也都是那个时候逐步确立的。
晓曼: 对,所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而且你刚才提到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意味着改革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根据时代变化来调整和深化的过程。
原野: 这点我想深入聊聊。为什么总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晓曼: 这个嘛,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看。首先,你看我们过去四十多年的成功,靠的就是改革开放,那未来的发展,肯定也离不开这把“金钥匙”。其次,时代变了,我们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你想满足大家更高的要求,就得靠深化改革。
原野: 我明白了,就是说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
晓曼: 正是这个道理。最后一点,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从过去追求速度,转向现在追求质量。再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些老问题,都需要用持续的改革来啃硬骨头。
原野: 确实,挑战和目标都摆在那儿,不改革不行。那说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个转变其实很有意思。过去我们总说,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晓曼: 是的,那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把蛋糕做大。
原野: 对!而现在呢,变成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其实说白了,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人民想要什么,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晓曼: 这句话抓住了核心。它直接定义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给出了衡量发展成不成功的标准——就看老百姓是不是真的感觉更幸福、更满足了。发展的成果最终要由人民共享。
原野: 是的,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那我们把视角再拉大一点,放到国际上,现在中国经济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晓曼: 这个角色分量很重。现在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不仅仅是说我们能稳住自己的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庞大的贸易和经济活动,能给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重要的支撑。
原野: 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自己发展,还能拉动大家一起。而且我注意到一个说法,就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
晓曼: 这个转变至关重要。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从过去追求“跑得有多快”,变成了现在更关心“走得有多稳、多好”。增长模式正在升级,更看重长远的效益和创新驱动力。
原野: 这种对“高质量”的追求,肯定也体现在具体的企业和社会责任上吧?
晓曼: 当然。你看国家电网公司,他们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原野: 哦?具体是怎么做的?
晓曼: 从技术上说,他们的调整方向是开启一个“无燃煤”的绿色时代,让水电、火电、风电、光伏这些能源能更大范围地互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这背后,其实就是巨大的社会责任。
原野: 听起来像是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
晓曼: 可以这么说。你想,中国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过去的发展方式确实带来了环境问题。现在主动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我们愿意承担维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原野: 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责任,这两者结合起来,力量确实很强大。这么一梳理,改革开放这四十多年,我们取得的成就确实是全方位的。
晓曼: 是的,如果总结一下,我觉得有三个“显著”。首先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其次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就业扩大了,收入增加了,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教育、社保和医疗体系。
原野: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晓曼: 没错。最后就是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就像我们刚才聊的,成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而这一切成就的根源,都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原野: 聊到这里,整个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如果让你用几句话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你会怎么说?
晓曼: 嗯,我想可以归结为几点。第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关键一招”,它不是过去式,而是持续进行的事业。第二,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民生福祉。第三,中国经济正在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并且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稳定器和动力源的角色。最后,这一切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双轮驱动,最终都回归到那个核心目标:铸就国家强盛,成就人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