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率训练:从传统公式到MAF的科学进阶
LEE
2
7-24本文批判性地审视了定义和量化低心率训练强度的多种方法,从普遍的最大心率估算公式,到更个体化的储备心率百分比法。文章进一步介绍了实验室“黄金标准”测试和实用的场地测试,最终详细阐述了马费通(MAF)方法这一涵盖训练、营养和压力管理的整体性心率训练哲学。
最大心率(MHR)的估算与准确性考量
- 传统公式与局限性: 1971年提出的“220−年龄”公式因简便性广泛应用,但存在显著个体差异和10-20次/分钟的偏差。
- 现代修正公式: Tanaka(208−0.7×年龄)和Gellish(207−0.7×年龄)公式被认为具有更高准确性。
- 公式对比分析: 2020年研究发现,Fox、Gellish和Tanaka公式的平均偏差最小;Fox公式虽古老但“比例偏差”最小,对多样化人群仍相对稳健,但Gellish或Tanaka更适合追求高准确性的跑者。
心率区间划分方法:从基础到个体化
- 最大心率百分比法(%MHR): 直接将训练区间设定为MHR的特定百分比(如50-100%MHR的五区模型),但其准确性受MHR估算影响,且完全忽略静息心率(RHR),导致个体化不足。
- 储备心率百分比法(%HRR)/ 卡氏公式: 通过引入静息心率(RHR)克服%MHR局限性,被认为是更科学的个体化方法。计算公式为:储备心率(HRR)= MHR−RHR;目标心率 = (HRR×目标强度%)+RHR。
- 科学依据与实践: 研究表明%HRR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生理负荷,避免高估,但需要精确测量RHR(清晨睡醒前静卧测量)。
精准心率区间的实验室与场地测试
- 实验室测试(“黄金标准”): 包括最大摄氧量测试(VO2max Test)和乳酸阈值测试(Lactate Threshold Test),通过直接测量生理指标(如通气阈、乳酸浓度)来精确划分心率区间。
- 场地测试(实用估算): 提供接近实验室精度的个体化数据。例如,30分钟计时测试可估算乳酸阈心率(LTHR),最大心率实地测试可估算接近真实MHR的值。
- 准确性层级: 基于年龄的%MHR法最基础,%HRR法实现关键个体化,场地测试提供更精准数据,实验室测试为最高标准,建议严肃跑者至少采用%HRR法并考虑场地测试。
Maffetone(MAF)方法:整体性有氧训练系统
- 核心原则与目标: MAF方法旨在通过发展强大的有氧系统(“燃脂引擎”)提升耐力、预防伤病,强调在低压力状态下训练,挑战“无痛苦,无收获”理念。
- 180公式与个体化调整: MAF训练的核心是确定最大有氧心率(MAF HR),基础公式为“180−年龄”,但需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如疾病恢复、伤病、训练经验)进行关键的加减调整。
- MAF测试与反馈: 独有的月度标准化测试,以MAF HR为上限进行固定距离跑步,通过记录配速变化来量化有氧能力进步;配速停滞或变慢是潜在问题信号,促使跑者审视生活方式。
- 整体性视角: 成功不仅依赖训练,还同等强调营养(减少加工食品、糖)和压力管理(生理、生化、心理-情绪),形成“训练-测试-反馈-调整”的闭环系统,旨在实现长期可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