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恨》:禁播仍爆红,耽美剧如何满足女性“纯爱”
Listener_862002
9
8-6原野: 最近有部剧挺神的,叫顺恨,当然这是网友给起的外号,它原名叫逆爱。有意思的是,这剧刚出来的时候在豆瓣热度一骑绝尘,结果火到直接被下架了,现在搜都搜不到。
晓曼: 没错,这种“树大招风”恰恰说明了它的火爆程度。尤其是在国内耽改剧被叫停之后,市场空了很久,观众对这种国产原创的渴望实在是太强烈了。顺恨一出来,很多人就觉得,这下真是“泰腐十年白干了”。
原野: 哦?“泰腐十年白干”,这个评价可不低啊。
晓曼: 是的,因为顺恨虽然剧情上有点狗血,甚至可以说是“土尬甜”,但它抓住了一个核心,就是女性观众对于那种“霸总收心搞纯爱”的终极幻想。演员的表演也很有信念感,把这个幻想给演活了,这在现实里是极度稀缺的,所以它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乌托邦。
原野: 我明白了,这种“土尬甜”的剧情,反而在国产耽美剧里找到了新的生命力。那它到底是怎么把一部原作小说,改编成这样一帧帧都透着“纯爱”感觉的呢?
晓曼: 这就得说到它的套路了。其实很多成功的剧都离不开CP人设,关键是演员得有火花,剧情得有趣。顺恨这个“霸道总裁”配“傻精中二男”的组合,虽然老套,但执行得很好。
原野: 等等,这个“霸总配傻白甜”的设定,在男女偶像剧里不是早就被观众吐槽到烂了吗?怎么换到耽美剧里,大家就又真香了?
晓曼: 嗯,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第一,说得直白点,就是大家都爱看帅哥的脸。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顺恨里的那个男主,他不是纯粹的傻白甜,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有创业奋斗的劲头,甚至还有点男子气概。这让我想起了最早那版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她虽然穷,但生命力特别旺盛,精神上跟道明寺是平等的。这种感觉现在太少见了。
原野: 有点意思,这种带着点“小心机”的设定,确实比纯粹的傻白甜要立体得多。那我们再往深了聊聊,为什么女性观众会对这种“没有性别权利差异”的爱情故事这么着迷?
晓曼: 我觉得,这恰恰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逃离。在现实的男女关系里,很多时候是带着各种社会责任、家庭负担,甚至是不自觉的性别权力差异的。而耽美剧创造了一个真空环境,让女性观众可以纯粹地去看一场平等的、甚至有点“畸形”的爱情,双方都可以为了爱而逃离社会规训。
原野: 所以,它本质上是一个满足情感需求的“乌托邦”?
晓曼: 完全正确。这个乌托邦里,有作家笔下那种痴情、负责、又帅气的完美男性角色,满足了女性“想成为那个唯一”的终极幻想。不过,这里面也有个挺矛盾的现象,就是有些作品里会出现“厌女”情节,把女性角色塑造成嫌贫爱富的拜金女。
原野: 这确实有点讽刺。一方面是追求平等的爱情,一方面又在作品里贬低女性角色。
晓曼: 嗯,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女性在自我身份认同上的一种复杂性。不过话说回来,相比顺恨这种纯粹的“土尬甜”幻想,现在也有很多观众口味变了,她们更喜欢故事本身更丰满的作品。
原野: 我知道,比如像Priest或者墨香铜臭改编的那些,故事格局都很大,不只是为了谈恋爱。还有很多更现实的,像台湾的刻在我心里的名字,欧美的Call Me By Your Name,还有泰国的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晓曼: 对,这些现实向的作品,触碰的议题就更深了。比如青春王室里对个人隐私权的探讨,或者像神剧SKAM那样,从不同视角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自我认同。它们更多地是在反映真实世界里,这个群体会面临的挣扎和困境。
原野: 这么一对比,感觉一个是造梦,一个是把梦照进现实。
晓曼: 可以这么理解。所以你看,顺恨的爆火,首先是填补了市场的巨大空白。然后,它用“霸总纯爱”这种经典套路,为女性观众打造了一个逃离现实的情感乌托邦。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另一类现实主义作品,它们在探讨更深刻的社会议题。说到底,在生活压力这么大的当下,能有一份纯粹的“甜”来慰藉一下,对很多观众来说,可能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