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提速,国际认可度提升
Listener_660808
10
8-8原野: 最近看生物医药行业的新闻,感觉特别有意思,一边是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联手搞研发,另一边呢,又有公司计划用几十亿的闲置资金去做理财。感觉这个行业充满了活力和各种可能性。
晓曼: 确实是这样,而且这种活力是全方位的。从最基础的科研合作,到资本市场的运作,再到AI这种前沿技术的落地,甚至包括我们的产品怎么更快地走向世界,整个链条都在加速。我们今天就来盘一盘这些有意思的新动态。
原野: 好,那我们就先从一个最新的合作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和杭州一家叫优思达的生物技术公司,最近正式签约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准备整合双方的优势,一起搞病原诊断技术的创新。
晓曼: 嗯,这个合作的关键就在于“联合”这两个字。顶尖科研机构强在从0到1的理论发现,但怎么把成果变成产品,也就是从1到100的产业化,经常是短板。企业正好相反。这个联合实验室,就是要把两边的长处捏合在一起,把实验室里的好东西,尽快变成我们普通人能用上的诊断产品,这对将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很重要。
原野: 我明白了,这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确实是科技进步的加速器。那除了技术合作,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和产品研发进展也同样关键。我们来看看皖仪科技和核舟医药这两个例子。
原野: 安徽的皖仪科技,一家做精密科学仪器的公司,最近收到了超过1200万的政府补助。而在另一边,上海的核舟医药也宣布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更关键的是,他们在一种叫Pb-212的放射性药物关键核素上,实现了国内的自主稳定量产。
晓曼: 这两个消息都很有分量。皖仪科技拿到政府补助,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像是一份官方认证,说明它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方向是被看好的。而核舟医药这边就更厉害了,这个Pb-212核素,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能精准打击癌细胞的微型“制导炸弹”的弹头。以前这个核心材料我们很依赖进口,现在能自己稳定量产了,就等于说我们造“弹药”的能力自主可控了,这对后续开发新的抗癌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原野: 资金和技术,确实是企业发展的双引擎。刚才我们看到企业怎么“找钱”和“搞技术”,那怎么“管钱”和优化外部环境,也很有看点。比如杭州的安旭生物,计划拿不超过40亿的闲置资金去买理财产品,一年利息就能有八千万到一个多亿。
晓曼: 这说明公司现金流非常健康,财务管理也很精明,让钱自己生钱。但更有意思的是你提到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墨西哥那个新政策。他们现在可以直接采信我们中国药监部门的评估结果,来审批中国的医疗器械,而且承诺30个工作日内搞定。
原野: 这个影响很大吗?
晓曼: 影响太大了。以前一个医疗器械想进墨西哥市场,各种流程走下来可能一年半载都过去了。现在30个工作日,等于直接给你开了个VIP快车道。这背后其实是中国监管标准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分量很重,对所有想“出海”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都是个重大利好。
原野: 确实,高效的监管和明智的资金运用都能给企业加速。说到加速,现在最火的加速器可能就是AI了。晶泰科技最近就搞了个大新闻。
原野: 是的,晶泰科技和一家叫DoveTree的公司达成了重磅合作。晶泰会用它的“AI加机器人”平台,帮对方开发抗肿瘤、免疫等领域的新药。作为回报,对方会支付首付款和后续的里程碑付款。
晓曼: 这绝对是AI制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用AI和机器人来筛选药物,理论上可以把过去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早期研发时间大大缩短,还能提高成功率。你看这个合作的规模,就能感受到市场对这项技术的期待有多高。
原野: 晓曼,我注意到协议里除了5100万美元的首付款,后续的潜在里程碑付款高达58.9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点夸张?这说明了什么?
晓曼: 这个数字恰恰说明了,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服务的成功,更是对AI药物发现这个商业模式的巨大验证。它告诉市场,AI在新药研发领域的价值,未来可能是指数级增长的。
晓曼: 而且,这和我们常说的基因细胞疗法,比如CAR-T,是相辅相成的。你想想,一边是AI像个超级猎手一样,高效地帮你从海量信息里找到最有潜力的药物靶点;另一边,像艺妙神州这样的公司,在基因细胞疗法这个“武器”的制造工艺上不断突破。这两者一结合,就是发现和制造的效率双双起飞,整个新药研发的生态系统都在加速迭代。
原野: 确实,AI和生物技术的结合正在重塑整个医药研发的格局。你刚才提到了艺妙神州,这家做CAR-T疗法的公司,最近也迈出了IPO的关键一步。
原野: 是的,北京的艺妙神州已经和中信证券签了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冲刺科创板了。这家公司技术很硬核,已经拿到了好几个CAR-T新药的临床试验批件,还是北京第一家拿到基因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晓曼: 艺妙神州冲刺科创板,这是它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的直接体现。拥有自主的CAR-T平台技术,并且拿到了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他们不光能研发,还能规模化生产了。这对于CAR-T这种高度定制化的疗法来说,是从实验室真正走向市场的关键一跃。他们的使命“让癌症不再是绝症”,也因此变得更有底气。
原野: 艺妙神州作为基因细胞疗法领域的佼佼者,它的IPO进程无疑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聊了诊断、仪器、药物研发、监管优化还有前沿的细胞疗法,感觉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活力。
晓曼: 总结一下就很清晰了。从基础的产学研合作打通创新源头,到企业获得资本和政策的支持,再到AI赋能这种最前沿的探索,以及我们的监管标准得到国际认可、方便企业出海。整个链条都在发力,这恰恰说明了,中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正在全面提速,国际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