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将美国崛起:银发族健脑社交新潮流
未来已来
8
8-11原野: 说到麻将,我们脑子里可能都是小区棋牌室里,大爷大妈们哗啦啦搓麻将的画面。但你有没有想过,在加州,一群金发碧眼的美国职场妈妈或者退休人士,正热火朝天地在麻将桌上喊着“碰”、“杠”?
晓曼: 哈哈,这个画面确实挺有冲击感的。但它真实地正在发生。这项源自中国的古老游戏,现在成了美国中老年人,特别是X世代和银发族的新宠,教学班和比赛都特别火。
原野: 这太有意思了。我一直以为麻将就是咱们华人圈子里的娱乐活动。怎么突然就在美国“复兴”了?
晓曼: 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疫情之后,人们对两种东西的渴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一个是真正有深度的线下社交,另一个就是能活动脑子的娱乐。你想想,麻将正好把这两点完美结合了。它不是那种低头各自刷手机的聚会,而是需要你全程投入、跟牌友斗智斗勇。
原野: 我明白了,它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陪伴感。而且我听说,这对于那些刚搬到新地方,感觉孤单的人特别有帮助?
晓曼: 完全正确。这能有效缓解那种“新移民型孤独”。不管你是从别的州搬来,还是从别的国家来,往麻将桌前一坐,四圈打下来,大家就成熟人了。这比参加任何正式的社交活动都来得快。
原野: 看来麻将在美国已经不仅仅是个游戏了,更像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社会活动。那我们再聊聊另一个很吸引人的点,就是它的健康益处。我听说有科学研究支持这个?
晓曼: 对,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有一项规模很大的综述研究,整合了53项相关研究,结论非常明确:经常打麻将,能有效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提升记忆力和注意力。
原野: 哇,53项研究,这个数据很有分量。所以说,打麻将不仅能防孤单,还能防发呆。
晓曼: 可以这么理解。它甚至还能降低老年人的抑郁风险。很多中老年玩家自己都说,感觉“越玩脑子越灵光”。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健脑运动”,只不过它是在娱乐中完成的。
原野: 从“健脑”这个角度来看,它具体是怎么刺激我们大脑的?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
晓曼: 问到点子上了。关键就在于麻将的复杂性。你在打牌的时候,大脑其实在进行多任务处理:首先,眼睛要识别牌面,这是视觉处理;其次,你要记住打出去了什么牌,别人可能需要什么牌,这是在调用你的短期和长期记忆,也就是海马体的功能;最后,你还得根据手里的牌和场上的局势,制定策略、做出决策,这又激活了负责高级思维的前额叶皮层。
原野: 哦,原来是这样。等于是在一场游戏里,把大脑负责记忆、决策和规划的关键区域都锻炼了一遍。
晓曼: 没错。这种全方位的脑力调动,就像是给大脑的神经元做了一套“健身操”,不断地刺激它们,让它们保持活跃和连接。所以说,打麻将确实是“以玩促学”的绝佳范例,既锻炼了思维,又丰富了生活。
原野: 这么听下来,这项源自中国的百年游戏,真的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美国找到了它的价值。
晓曼: 是的。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聊的,其实关键就这么几点。首先,麻将在美国已经从一个华人社区的传统游戏,演变成了一股跨越年龄和族裔的社交新潮流。其次,疫情之后,人们对社交和健脑的需求,让麻将成了中老年人的新宠。而且最重要的是,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打麻将确实能延缓认知退化,提升记忆力,对脑健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它通过复杂的策略和互动,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大脑充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