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判:快速接受报价,当心对方的后悔与怀疑
sami H
6
8-23聊愈阿岚: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去买东西,跟老板砍价,本来以为要磨半天,结果你一出价,老板立马就说“行,卖给你了!”。这个时候,你心里是特高兴,还是咯噔一下?
聊愈阿星: 哈哈,我猜大部分人都是咯噔一下。第一反应不是“我赚了”,而是“我是不是出价太高了?”或者“这东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聊愈阿岚: 完全正确。很多谈判专家都说,在任何交易里,千万别马上接受对方的第一个报价。你这么一做,对方心里立刻就会冒出两个念头:第一,我本来能谈个更好的价钱;第二,他答应得这么爽快,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聊愈阿星: 没错,这就像是给对方留下了一个“下次可以更强硬”的心理暗示。就算你这次真的占了大便宜,也享受不到那种胜利的喜悦感。
聊愈阿岚: 那这背后的心理机制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就掉进这种“第一反应陷阱”里呢?
聊愈阿星: 这个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在谈判的时候,会自己先预设一个对方的反应模式。比如我们觉得,这事儿怎么也得拉扯几个回合吧。结果对方秒答应,这个反应远超我们的预期,大脑的警报就响了。它会立刻给你两个选项:要么是“我还能压价”,要么就是“这里面有我不知道的坑”。这种心理定势,哪怕是买车买房这种大事,都会让你产生“我本可以做得更好”的遗憾,而不是享受成交的快乐。
聊愈阿岚: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即使是捡了个大便宜,我们也很难真正开心,反而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亏了。那在实际的谈判里,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这种心理陷阱呢?
聊愈阿星: 这个我们得看看具体的例子,非常有意思。
聊愈阿岚: 好。书里就提到了几个案例。一个人买车,最后用远低于标价的8000美元成交了,事后他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觉得“我还能砍得更低,或者这车肯定有毛病”。还有一个更经典的,一家飞机零件采购商急需一批零件,供应商报价250美元一个,采购商还价175,对方立刻就同意了。结果这个采购商反而慌了,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还能压价”以及“这批零件质量肯定有问题”。
聊愈阿星: 这就说明,即使是你占了便宜,对方的“爽快”也会让你心里发毛,感觉自己没把这个谈判的潜力给榨干。这种心态太普遍了。
聊愈阿岚: 确实是。作者自己买一块地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以一个远低于他心理预期的价格成交了,结果他第一反应也是“我本可以做得更好”,然后马上开始翻来覆去地检查合同,生怕里面有什么隐藏条款。那这种“我还能做得更好”的怀疑,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判断的呢?
聊愈阿星: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权力谈判者”。
聊愈阿岚: 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掉进这种“过快接受报价”的陷阱里呢?
聊愈阿星: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别急着说“好”。你一旦轻易答应,对方就算这次嘴上不说,心里也会给你贴个标签:“这人好对付”。下次再跟你谈判,他的策略和起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聊愈阿岚: 有点意思。作者分享过一个他自己的例子,他要把一个标价2000美元的广告位谈下来,他先是成功把价格压到了800美元。按理说已经很成功了,但他没有马上答应。
聊愈阿星: 对,他用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技巧,就是“高层批准”策略。他告诉对方,这个价格他个人很满意,但是“需要我们董事会批准”。就这么一句话,他就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把一个看似已经结束的谈判又重新拉了回来,最后成功把价格压到了500美元。
聊愈阿岚: 哦,原来是这样。通过制造一个“我说了不算,得别人同意”的障碍,来避免当场拍板,给自己留出继续施压的余地。这招确实高。但话说回来,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是我们可以破例接受第一个报价的呢?
聊愈阿星: 嗯,这个规则虽然号称是百分之百有效,但确实有极少数的例外。
聊愈阿岚: 比如说?
聊愈阿星: 比如,当你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书里举了个例子,作者一个朋友听了他的谈判课,结果开车时遇到了持枪抢劫。他还想着学以致用,跟劫匪谈判说“我只给你现金,把钱包和信用卡留给我行不行?”
聊愈阿岚: 这也太……然后呢?
聊愈阿星: 结果劫匪直接拿枪指着他,让他把整个钱包交出来。这时候,任何谈判技巧都失效了,保命要紧。所以,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聊愈阿岚: 这倒是真的。看来谈判的精髓确实是在策略和心理之间博弈,但前提是得在安全的环境下。那么,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关于谈判,有哪些关键原则是咱们听众朋友一定要记住的?
聊愈阿星: 好的。总结下来,核心就这么几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轻易接受对方的第一个报价。你看,谈判这事儿,最怕的就是你快速接受了报价,结果反而让对方心里充满了后悔和怀疑。其次,要警惕这种“第一反应陷阱”,就算你占了大便宜,太快答应也会让你失去满足感。这背后是你的大脑在预设对方的反应,一旦超出预期,就容易产生负面解读。想要成为一个“权力谈判者”,关键就是别急着说“yes”,必要时可以利用像“需要高层批准”这样的策略给自己争取空间。当然,最后一点,所有技巧都有个前提,那就是人身安全,在极端情况下,保命永远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