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思维决定情绪,告别负面困扰
mayj播客
7
8-26原野: 我们好像都默认,遇到坏事儿,心情就该变差。比如上班路上堵车了,就得烦躁;工作出错了,就得沮丧。但有没有可能,真正让我们不开心的,根本不是这些事儿本身?
晓曼: 嗯,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戴维·伯恩斯博士在他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里就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情绪,其实是我们自己想法的产物。
原野: 情绪是我们想法的产物?你是说,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决定了我们的喜怒哀乐。
晓曼: 完全正确。这就像是说,同样是堵车,有些人会觉得“我今天怎么这么倒霉”,然后开始愤怒,而另一些人可能就想“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正好听听播客”。这种情绪上的巨大差异,直接源于他们对“堵车”这件事的不同看法。
原野: 我明白了。我们大脑里好像有个自动翻译机,把事件翻译成情绪。
晓曼: 对,而且这个翻译机经常出bug。伯恩斯博士把这些bug叫做“扭曲认知”,比如“非黑即白思维”或者“灾难化”,简直就是我们大脑里的小恶魔。它们让我们把一次小失败看成世界末日,或者把别人的无心之言解读成针对我们的攻击。这暴露了一个关键点:我们的大脑并非总是理性的,它会为了“简化”信息而制造出这些认知陷阱,而这些陷阱正是我们负面情绪的温床。
原野: 确实如此,这些“扭曲认知”听起来太熟悉了。所以,伯恩斯博士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提供了一套方法来解决它。那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识别并纠正这些影响我们情绪的“坏想法”呢?
晓曼: 他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实践方法,其中最核心的工具之一就是“情绪日记”。
原野: 情绪日记?听起来像是写日记,但只记录不开心的事?
晓曼: 不止是记录。它要求你详细记下触发负面情绪的事件、当下的想法,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是,用理性的证据去挑战和反驳这些不合理的想法。
原野: 哦,还要跟自己的想法辩论。
晓曼: 我觉得这个“情绪日记”就像是给大脑做一次“照妖镜”检查。它迫使你去面对那些你可能都没意识到的负面想法,然后用证据去跟它辩论。这种主动的“反驳”过程,才是真正让思维模式发生改变的关键。
原野: 也就是说,通过记录、识别、挑战和替换,我们就能一步步地让大脑用更健康的方式思考。那这种方法,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改变?它的实际疗效和应用范围又有多广呢?
晓曼: 它的实际疗效非常惊人。研究显示,它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而且效果非常持久。
原野: 百分之七十?这可太高了。而且它见效快吗?
晓曼: 是的,书中提供的技巧,比如情绪日记和理性反驳,可以在短短四周内帮助人们感受到情绪的显著改善。
晓曼: 你想,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而且副作用为零,这简直是心理健康领域的“黑科技”了。对于那些不想依赖药物,或者希望找到一个更根本的解决方案的人来说,这套方法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非药物治疗选择。
原野: 确实,这套方法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我们感觉更有力量。不过,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那么,在使用伯恩斯情绪疗法时,我们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晓曼: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那些患有重度抑郁症或有自杀倾向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这本书的自助方法只能作为专业治疗的辅助,寻求专业医生或咨询师的帮助是首要任务。
原野: 这个提醒非常关键。自助工具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干预。
晓曼: 对。另外,就像学任何新技能一样,改变思维模式也需要时间和持续的练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点耐心。
原野: 没错,专业指导和持续练习是关键。好了,今天聊了这么多,感觉收获很大。最后能不能请你帮我们总结一下,关于伯恩斯这套情绪疗法,我们普通人最应该记住的几个核心要点是什么?
晓曼: 当然。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记住情绪是由我们的“想法”决定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其次,要警惕那些“扭曲认知”,比如非黑即白、过度概括,它们是负面情绪的温床。第三,用“情绪日记”这个工具,去识别和挑战这些坏想法。最后,这套方法效果显著,但对于严重情况,它只能是专业治疗的辅助,并且改变需要耐心和坚持。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一件事:思维决定情绪,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