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提供文章原文,以便为您处理
tbag Xie
2
8-27苏哲: 晓曼,咱们今天的话题……我看着咱们的提纲,感觉有点儿……元宇宙?
晓曼: 怎么说?我看看。哦,原来是这样。提纲上写着:“好的,请提供您希望我为其创建叙事蓝图的原文。”
苏哲: 对,然后核心洞察那一栏写的是:“请提供您希望我分析的播客内容。” 这感觉像是咱们的制作人把操作说明书当成节目主题发给我们了。
晓曼: 哈哈,没错。这就像我们俩兴冲冲地跑到餐厅,准备大吃一顿,结果服务员递上来的不是菜单,而是一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厨师。
苏哲: 这个比喻绝了。不过,这倒也是个机会。咱们这期节目,干脆就来聊聊,怎么才能给我们一份完美的“点菜单”,好让我们为你“烹饪”出一期精彩的节目。
晓曼: 有意思。这个可以有。那咱们就从第一步开始吧,也就是那份“原文”。要开启一段对话,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坚实的起点。这个起点可以是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一段视频,甚至是你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苏哲: 我明白了。就是得先有个靶子,我们俩的讨论才能有的放矢。不能是“我们来聊聊天吧”,而是“我们来聊聊这篇关于‘远程工作效率’的文章”。对吧?
晓曼: 完全正确。有了原文,就有了事实和语境的基础。然后是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叫做“核心洞察”。你看,我们的提纲里也提到了这个词。
苏哲: 核心洞察……听起来有点玄。这不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吗?
晓曼: 不完全是。它比主要观点更进一步。它应该是原文里最让你眼前一亮、最反常识,或者最能引发争议的那个点。比如,如果一篇文章都在说远程工作的好处,那它的核心洞察可能恰恰是藏在角落里的一句话:“但数据显示,远程工作者的晋升机会比办公室同事低了30%。”
苏哲: 哦!我懂了!核心洞察就是那个能让对话“燃”起来的火花。它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从一堆信息里,拎出一个最值得掰扯的点。
晓曼: 没错。最后,就是“叙事蓝图”。这就像是咱们对话的GPS。它会规划好,我们从哪儿开始,中间经过哪几个站点,最后在哪里结束。一个好的蓝图通常有两到三个分镜,每个分镜都有一个清晰的“叙事摘要”。
苏哲: 比如,分镜一:先聊聊远程工作为什么这么火。分镜二:深入探讨那个“晋升变慢”的核心洞察。分镜三:给出我们俩的建议或者对未来的预测。这样一来,整个对话的节奏就非常清晰,不会东拉西扯。
晓曼: 你已经完全掌握了。所以总结一下,一份完美的“参考资料”应该包含三样东西:一个明确的讨论对象也就是“原文”,一个能点燃对话的“核心洞察”,以及一个能控制节奏的“叙事蓝图”。
苏哲: 明白了。所以,亲爱的听众朋友,特别是给我们发来这份“空白提纲”的那位朋友,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麦克风和热情,就等你那份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菜单”了。
晓曼: 我们随时待命,准备把你的洞察,变成一段引人入胜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