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2025年Q2:营收增长11%,利润暴跌98%背后
陈百彦
3
8-27原野: 我们来看看美团最新的财报,数据有点意思。截至今年六月底,第二季度的总营收达到了918.4亿元,增长了11.7%,听起来还不错对吧?但吓人的是,公司的经营溢利,也就是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12多亿,直接掉到了只有2.26亿,暴跌了98%!
晓曼: 这个数字反差确实太大了。收入还在增长,但利润几乎快要消失了,这背后肯定藏着一场非常激烈的“战争”。这说明赚钱的难度陡然增加了。
原野: 没错,收入增长的表象下是利润的巨大压力。那我们就得深挖一下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最核心的本地商业利润都跌成这样?还有,被寄予厚望的新业务,为什么亏损也在扩大?
晓曼: 好,我们先拆开看它最核心的,也是最赚钱的本地商业这块。
原野: 行。聚焦到核心的本地商业,这块收入同比增长了7.7%,有653.5亿元。但是,经营溢利就像坐了过山车,从去年的一百五十多亿,猛跌到了三十七亿,利润率直接从25%掉到了只有5.7%。
晓曼: 这就完全印证了我们刚才说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你看,为了留住用户、抢商家,美团在配送补贴和广告推广上肯定是下了血本,这些钱都是从利润里直接掏出去的。不过,他们也在想别的办法,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稳住用户。
原野: 你刚才提到产品创新,我注意到财报里提到了两个词,叫“品牌卫星店”和“拼好饭”。这听起来是不是美团在想办法,用一种更轻的模式来应对现在这种烧钱的竞争?
晓曼: 没错,这正是关键。你想,“品牌卫星店”就像是只做外卖的厨房,省掉了一大笔门店租金和前厅人力成本。而“拼好饭”呢,又非常精准地抓住了现在很多人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心理。这其实是一种在巨大压力下,用模式创新来找平衡点的聪明做法,既要增长,又要想办法控制成本。
原野: 我明白了,核心业务虽然利润承压,但还在努力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头发力。那另一块备受关注的新业务板块,表现又怎么样呢?
晓曼: 新业务通常是看增长的故事,但也要看烧钱的速度。
原野: 确实。这一块的收入增长很快,涨了22.8%,有265亿。但让人担心的是,经营亏损也从去年的13亿扩大到了19亿,亏损率也在上升。
晓曼: 这其实很典型。说明美团正在加大对未来的投资,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比如他们的外卖品牌Keeta,在香港和沙特都在扩张。这种开疆拓土的阶段,必然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和短期的亏损。同时,国内像美团优选这样的食杂零售业务,也在做战略调整,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原野: 看来新业务的增长,代价就是更高的亏损。这么一说,我们来看看总的成本到底涨了多少,钱都花在哪儿了。
晓曼: 对,成本端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原野: 你看,第二季度美团的销售成本,也就是跟外卖直接相关的成本,涨了27%,占总收入的比重快到67%了。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给骑手的补贴。更夸张的是销售和营销开支,飙升了51.8%,达到了225亿。
晓曼: 这两个数字就是这季度财报的核心。销售成本上升,直接压缩了毛利率,说明每一单外卖的利润空间变薄了。而营销费用激增,就是赤裸裸的市场竞争,为了获客、为了交易额,不得不投入的大量补贴和广告。这两项加起来,直接就把利润给吃掉了。
原野: 所以说,高昂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是利润暴跌的关键。不过说实话,这么烧钱,我有点好奇美团的家底还厚不厚。
晓曼: 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原野: 从现金流来看,美团的财务状况其实相当稳健。到六月底,公司账上躺着超过1000亿的现金,再加上快700亿的短期理财,总共超过1700亿。钱是非常多的。不过,第二季度经营活动赚了48亿,但投资就花出去了55亿。
晓曼: 这就说明了两件事。第一,美团有充足的“弹药”来支撑它现在这种高投入的竞争策略和新业务扩张。第二,它确实还在非常积极地投资未来,尤其是在“零售+科技”这个大战略上,比如对AI的投入,研发开支也涨了17%多。虽然利润不好看,但它扩张的脚步一点没停。
原野: 明白了。所以总结一下,这次的财报看下来,好像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利润很难看,另一方面又手握重金在持续扩张。
晓曼: 对。可以这么总结:首先,收入还在增长,但利润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严重承压。其次,成本上升是主因,特别是给骑手的补贴和给用户的营销补贴。第三,新业务,尤其是海外扩张,还在烧钱换增长的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司现金储备非常充足,这给了它继续打这场硬仗的底气,并且还在加大对AI等科技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