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7日:5.5小时红月亮,近年来最佳月全食观测
Listener_199600
0
9-7苏哲: 晓曼,你听说了吗?今晚到明天凌晨,夜里有个大节目。
晓曼: 哦?什么节目,比看球赛还重要?
苏哲: 天文大片!一场罕见的月全食,我们有机会看到“红月亮”。而且这次,整个过程差不多五个半小时,最精彩的“红月亮”阶段,足足有1小时22分钟。可以说是近几年里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了。
晓曼: 哇,那确实不能错过。能看到“红月亮”本来就不容易,而且这次时间跨度这么长,咱们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欣赏。
苏哲: 没错,这次月全食的观测窗口非常友好。不过我一直有个疑问,说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好好的月亮在月全食的时候,变成我们说的“红月亮”呢?
晓曼: 嗯,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月全食的时候,月亮不是完全没光了,它其实是完全躲进了地球的影子里。
苏哲: 对,躲进影子里,按说应该是全黑了才对啊。
晓曼: 关键就在这儿。太阳光在照过来的时候,被地球挡住了,但有一小部分光会擦着地球的边儿,穿过咱们的大气层。这个过程就跟我们看日落晚霞一样,大气层是个“滤镜”,它把波长短的蓝光、紫光都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能穿过去,然后被折射到月亮上。所以,月亮就被染上了一层暗红色。
苏哲: 哦,原来是这样!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到,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当时地球的大气层特别“干净”,比如尘埃很少,那月亮就会显得更红、更亮?反过来,要是空气里火山灰、雾霾特别多,月亮可能就灰蒙蒙的,颜色很暗?
晓曼: 没错,你一下就抓住了关键!月亮颜色的深浅,可以说直接反映了当时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干净的大气会给我们一个明亮的红月亮,而浑浊的大气则会让月亮颜色更暗,甚至可能看不清。这就像月亮在用自己的颜色,给我们发回一份地球大气的“天气报告”。
苏哲: 哇,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月亮简直就是地球大气状态的“晴雨表”。那话说回来,这么有趣的现象,得满足什么样的天文条件才能发生一次呢?
晓曼: 简单说,月全食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碰头。第一,必须是农历十五前后,也就是月亮最圆的满月时候。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月亮得正好运行到它轨道和地球轨道的交点附近,这样才能保证太阳、地球、月亮排成一条直线。
苏哲: 我明白了。所以虽然听起来条件挺苛刻,但其实月全食不算特别罕见?
晓曼: 对,从全球范围看,平均一年能发生两到三次。但问题是,地球太大了,每次能看到全程的地区其实很有限。所以对咱们中国观众来说,能看到一次全程的月全食还是很幸运的。错过了这次,下一次想在咱们这儿看到完整的全过程,就得等到2028年12月31日了,那次还特别有意思,是个“跨年月全食”。
苏哲: 跨年夜看红月亮,这个也太浪漫了。那说回今晚,我们这些想亲眼目睹“红月亮”的朋友,在观测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比如,去哪儿看最好?
晓曼: 天气是关键。根据预报,除了广东、福建沿海和西南像云贵川渝的部分地区可能阴雨天比较多,全国大部分地方的观测条件都挺不错的。
苏哲: 听起来北方地区优势很大啊。
晓曼: 是的,像东北、内蒙古、甘肃、新疆这些地方,还有南方的浙江、江西、湖南南部,预计都会是晴朗少云的好天气,非常适合观测。如果想拍照,就尽量找个光污染少的郊外,或者朝南开阔的阳台。在月亮完全变红的阶段,可以适当调高相机的感光度或者延长曝光时间,这样能把月亮上的细节拍得更清楚。
苏哲: 听了这么多,我已经开始期待今晚的“红月亮”了。无论是它的成因、规律还是观测指南,都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天象,更像是一场宇宙级的浪漫约会。
晓曼: 没错。所以今晚大家记住几个关键点就行。第一,今晚到明天凌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月全食和“红月亮”。第二,这个红月亮是地球大气给月亮化的“妆”。第三,找个晴朗开阔的地方,抬头就能欣赏。如果错过了,那就要等到2028年的跨年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