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血月”:别怕,科学告诉你真相
ga wa
0
9-7原野: 马上就有一个挺特别的天文现象要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月全食,也就是咱们老说的“血月”。估计到时候朋友圈又要被刷屏了。
晓曼: 没错,这次观测条件特别好。9月7号午夜到8号凌晨,全食阶段能持续82分钟,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很多人一听“血月”,就觉得有点神秘甚至不祥,但其实这完全是个科学现象。
原野: 哦?我一直以为就是月亮变红了而已。这里面有什么门道?
晓曼: 这其实是地球大气层玩的一个“光学魔术”。当月亮、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但太阳光里波长比较短的蓝光、紫光,都被大气层散射掉了,就像我们看到的蓝天一样。而波长最长的红光呢,穿透力最强,它会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然后投射到月球表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就变成了暗红色。
原野: 有点意思。等于说,我们是在月亮上看到了地球大气层过滤后的“晚霞”。
晓曼: 这个比喻很形象!更有趣的是,如果你当时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你会发现地球周围有一圈特别漂亮的红橙色光环。这个景象,古人可就没福气知道了。他们一看到“血月”,心里就咯噔一下。比如南齐书就记载,一次血月出现的当晚,京城就发生了叛乱。这种恐惧在东西方文化里都很普遍。
原野: 嗯,可以理解。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天上的异象很容易和地上的祸福联系起来。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大气层的一次精彩表演,但古人是怎么记录这些现象的呢?
晓曼: 中国的记录非常早。最早能追溯到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上面就刻着“旬壬申夕,月有食”,短短几个字,就成了研究商代历法的重要证据。不过,在秦汉时期,记录都还比较零星。
原野: 那什么时候才开始系统地记录呢?
晓曼: 这个嘛,要到南北朝时期了。从那时候起,月食才被当成一个常规天象,被正式、系统地列入史书,比如宋书、南齐书里都有很详细的记载。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知识的进步。
原野: 我明白了。那在这些记录背后,古人对月食的想象肯定特别丰富吧?除了觉得它不吉利,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晓曼: 当然有。最流行的就是“天狗吃月亮”或者“蟾蜍食月”的传说了。为了把月亮“救”回来,民间就有很多习俗。比如周朝的时候,一发生月食,连皇帝都要亲自带头敲鼓,想用巨大的声响把天狗吓跑。
原野: 哈哈,这阵仗可不小。
晓曼: 是的,到了唐代,长安城的妇女们还有个特别的习俗,她们会拿出自家的铜镜,对着月亮敲击,希望能用镜子的光芒把月亮重新“补”上。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那种敬畏之心。
原野: 除了这些习俗,我记得很多诗词里也写到过月食。
晓曼: 对。文人墨客的情感就更复杂了。比如李白写“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是一种苍凉和残缺的美感。而梅尧臣的诗里写“小儿敲镜声,乃重补救情”,又把民间的习俗和那种急切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这些诗歌让冰冷的天象充满了人的情感和想象。
原野: 从神话传说到科学探索,我们对月亮的认知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晓曼: 是的,从上世纪苏联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到后来阿姆斯特朗登月,我们才真正知道月球是个荒芜、没有生命的世界。这也引发了另一个终极问题:月亮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科学界最主流的假说,是“大碰撞”理论。
原野: 大碰撞?听起来像科幻大片。
晓曼: 确实有点像。这个理论认为,在地球形成早期,一个差不多有火星那么大的天体,斜着撞上了地球。那次撞击掀起了大量的碎片和熔岩,这些碎片在地球轨道上慢慢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
原野: 哇,这个解释真是既暴力又浪漫。说回月食,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科学也解释了半天才明白的怪事?
晓曼: 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案例。在公元1110年,欧洲发生了一次月食,但当时的记录者都吓坏了。因为月亮没有像往常一样变成红色,而是……彻底消失了。天上黑漆漆一片,只剩下星星。
原野: 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按理说,大气层总会折射点红光过去吧?
晓曼: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这个谜团困扰了人们近千年。直到现代,科学家通过分析格陵兰的冰芯和古树的年轮,才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在1110年前后那几年,全球有一次或数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向大气平流层喷射了巨量的火山灰和含硫气溶胶。
原野: 我明白了!你是说,当时的大气层被火山灰污染得太严重,以至于连那点微弱的红光都无法穿透,所以月亮就从我们的视野里“隐身”了。
晓曼: 完全正确。这就像一个完美的宇宙悬案,最后靠地质学和气候学的证据才得以侦破。它也告诉我们,一个我们以为很熟悉的天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完全没想到的复杂原因。
原野: 这么一聊,感觉等下次血月出现时,再看它的心情会很不一样。好像既有科学的理性,又夹杂着一些古老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晓曼: 我觉得这种复杂的情感恰恰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它提醒我们,就算科学已经能解释宇宙的很多奥秘,但仰望星空时,那种原始的敬畏、好奇和浪漫想象,永远都不会消失。
原野: 说得太好了。那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最后你来帮我们总结一下关于月食的几个关键要点吧。
晓曼: 好的。首先,我们即将迎来一场观测条件极佳的月全食,也就是“血月”,它的成因是地球大气层对阳光的折射,完全是科学现象。其次,中国的月食记录历史悠久,从商代的甲骨文就开始了,这反映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古代人对月食充满了神话想象,并发展出敲鼓、击镜等有趣的习俗。同时,科学也揭示了一些历史上的特殊天象,比如1110年那次因火山爆发导致的“消失的月亮”。最后,关于月球的起源,目前主流的科学假说认为,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击中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