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地图“扫街榜”:用脚投票,重塑线下信任
Steven Ray
3
9-13原野: 咱们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事儿:在网上看一家餐厅,图片拍得特诱人,好评写得天花乱坠,结果兴冲冲跑过去,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种“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巨大差距,简直让找个好地方吃饭跟赌博一样。
晓曼: 没错,现在网上评价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根本不是真实的体验,而是商家精心包装出来的“完美”形象,甚至是花钱刷出来的。
原野: 是啊,所以高德地图最近推出的这个“扫街榜”,就想解决这个问题。它思路特别清奇,不看那些谁都能写的评论,而是看实打实的用户行为。简单说,就是看大家是不是真的“用脚投票”,比如为了吃一家店,你愿意开多远的车?或者你是不是隔三差五就去一次?
晓曼: 嗯,这个思路就很有意思了。它等于绕开了所有主观的、可以被操纵的环节,直接去看最真实的线下数据。
原野: 对,这种“用脚投票”的理念,确实能帮我们筛出那些真正经得起考验的宝藏小馆子。那具体来说,高德地图是怎么实现这个“用脚投票”的呢?
晓曼: 它这个实现方式还挺立体的。它不只是看你去没去,还看你怎么去的。
原野: 噢?怎么说?
晓曼: 比如它有个“费油榜”,这个名字就特别直白,就是衡量用户为了去一家店,愿意消耗多少油,走多远的路。你想想,如果不是真爱,谁愿意专门开半小时车就为吃一碗面啊。
原野: 有点意思。这确实比一句“好吃”有说服力多了。
晓曼: 更厉害的是,它还把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给拉进来了。一个用户的芝麻分越高,他的行为数据,比如他的“重复光顾”,在榜单算法里的权重就越高。
原野: 我明白了!这等于给数据又加了一层信誉背书。也就是说,一群信用良好的人,还愿意不辞辛苦反复去的一家店,那这家店差不了。
晓曼: 对,这简直就是给评价体系上了个双保险,把那些刷单、作弊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比如榜单里提到的西安一家牛肉面店,就是靠着大量回头客和周边居民的真实光顾,才上榜的。
原野: 这么一看,“扫街榜”的出现,其实是阿里巴巴在构建它整个“信用体系”上的一次重要升级。我感觉这像一个三部曲。最早的淘宝是解决“你敢不敢在线上买东西”的问题,后来的支付宝是解决“你信不信得过移动支付”的问题。
晓曼: 嗯,然后现在这个“扫街榜”,就是解决“这家线下店值不值得你反复去”的信任问题。它把过去在线上积累的数字信用,真正落地到了我们身边的实体消费体验里。
原野: 没错,这种把线下行为和信用体系结合的方式,确实大大提升了我们发现好地方的真实性。那高德在技术上,是怎么确保这种“真实价值”的呢?
晓曼: 其实,我觉得这背后最核心的,反而不是什么炫技的技术,而是一种理念的回归。
原野: 理念的回归?
晓曼: 是的。你看,高德选在阿里巴巴生日那天发布这个榜单,其实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技术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嗨,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用户的痛点。我们最大的痛点,不就是被虚假信息骗吗?那它就用技术帮你找到像西安那碗牛肉面一样,真正的好味道。
原野: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承诺这个榜单“永不商业化”。
晓曼: 对,这一点至关重要。不接受广告,不搞竞价排名,也没有佣金模式。这意味着榜单的排名只跟商家本身的品质有关,而不是谁给的钱多。这对用户来说,保证了推荐的可靠性;对那些用心经营但没钱做营销的中小商家来说,也提供了一个极其公平的展示机会。
原野: 这种坚持原则、回归初心的做法,确实是科技向善最好的体现了。那展望未来,你觉得这种“用脚投票”的模式,会对我们以后找吃找玩的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晓曼: 我觉得它代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未来,评价一个商家好坏的标准,会越来越回归到本质。高德的“扫街榜”其实就是在告诉所有人:与其花钱去刷那些虚假的在线评论,不如把心思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用真正的品质去赢得顾客的忠诚度。最终,是用户的真实行为,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到访,决定了你的价值。这才是最硬核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