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都睡不着?失眠年轻化下的“睡眠经济”浪潮
Listener_399837
12
9-28原野: 提到失眠,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还是家里的长辈,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睡不着、睡不好的,越来越多是年轻人?这已经不是个例了。
晓曼: 没错。其实我们过去总觉得失眠是中老年人的问题,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最新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就指出,19到35岁的年轻人,现在是睡眠问题的高发人群。
原野: 等等,19到25岁这个年龄段,就是大学生和刚入职场的这批人,他们里面有超过四成会熬夜到午夜之后。而且报告还提到一个更具体的数字,“00后”的平均入睡时间已经推迟到了凌晨零点三十三分。
晓曼: 是啊,这个数字简直是在敲警钟。这背后其实就是几个因素的死循环。晚上睡前刷手机,蓝光让大脑兴奋,干扰褪黑素分泌,导致你不想睡。睡不着又开始焦虑,担心第二天的工作学习。结果第二天精神不好效率低,晚上可能又得加班或者报复性熬夜,这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原野: 没错,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和心理状态,都成了年轻人睡眠路上的“拦路虎”。那这么睡不着,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呢?
晓曼: 嗯,这个代价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原野: 是的,长期失眠的代价远不止“睡不着”那么简单。在个人层面,它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比如,很容易引发抑郁、焦虑,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下降。我有时候熬一个大夜,第二天脑子就跟一团浆糊一样。更别提它还会增加得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的风险。
晓曼: 嗯,对。而且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这个损失也大的惊人。有个估算说,睡眠不足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损失,居然高达他们GDP的3%。
原野: GDP的3%!这个数字太吓人了。我们平时只觉得睡不好是自己的事,顶多第二天没精神,但没想到把它放到一个国家的尺度上看,居然是这么大的一个经济黑洞。
晓曼: 完全正确。而且你看,美国那个睡眠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三四百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这个市场的火爆,本身就反过来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原野: 是的,个人健康和经济损失都非常巨大。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蓬勃发展的“睡眠经济”。
晓曼: 面对这么多睡不着的人,一个叫“睡眠经济”的市场确实正在快速发展。
原野: 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也五花八门。比如有药物治疗,像一些创新药。但现在大家也越来越重视非药物疗法,比如那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就是CBT-I。
晓曼: 对,因为大家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嘛。而且市场上的助眠产品也层出不穷,从智能床垫、助眠枕头到各种香薰、白噪音APP,我身边很多朋友为了睡个好觉,真的是挺愿意花钱的。
原野: 真的,简直是万物皆可助眠。
晓曼: 我觉得最值得关注的是“睡眠经济”的发展趋势。它不再是简单地卖给你一个产品,而是越来越注重科技赋能和个性化。比如用AI技术来监测你的睡眠数据,然后给你定制化的改善建议。整个行业正在从卖单一产品,转变为提供一个整体的睡眠解决方案。
原野: 哦,这个我明白了。这就像,你不是去药店随便买个维生素,而是请了个私人健康顾问,他会全面分析你的生活习惯,然后给你一套从饮食、运动到心理的全方位调理方案。
晓曼: 就是这个意思!这说明大家的需求升级了,不再满足于“能睡着就行”,而是追求“睡得好,睡得健康”。
原野: 确实,从单一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这标志着“睡眠经济”正在走向成熟。那么,总结来看,失眠年轻化带来的挑战和“睡眠经济”的崛起,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
晓曼: 我觉得有三点特别关键。第一,我们必须正视失眠问题的年轻化,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烦恼,尤其是19到35岁的年轻人,已经是重灾区。第二,要认识到失眠的代价是双重的,它不仅损害我们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在悄悄地侵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最后,这个庞大的“睡眠经济”市场,它的发展方向其实很有启发,就是从科技、个性化出发,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未来应对睡眠挑战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