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包变身带货主播:AI聊天,是推荐还是套路?
Kevin Kuang (finalbsd)
4
10-19原野: 最近我发现个事儿,挺让人背后一凉的。我为了给我女儿准备十岁生日礼物,就去问AI助手“豆包”有啥好建议。我本来以为它会给我推荐点有创意、有意义的东西。结果你猜怎么着?
晓曼: 怎么了?
原野: 它直接给我甩了五个商品卡片,拍立得、智能手表、手账礼盒……图文并茂,价格标得清清楚楚,点一下就能直接跳到抖音商城下单。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以为是在和AI聊天,结果它是在给我带货。我信任的AI助手,什么时候悄悄兼职当上带货主播了?
晓曼: 嗯,这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你遇到的这个情况,正好揭示了AI现在的一个大趋势,就是从“聊天”到“剁手”的商业闭环。不光是豆包全面接入了抖音商城,连大洋彼岸的ChatGPT也和沃尔玛合作,可以直接买东西了。AI巨头们都发现了,咱们这些日常聊天里,其实藏着数不清的“隐形购物意图”。
原野: 原来是这样。不过他们也太着急了吧?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晓曼: 背后其实是赤裸裸的生存压力。这些AI公司烧钱的速度简直是天文数字。有报道说,OpenAI光是2025上半年就可能亏掉80亿美元,但它8亿用户里,愿意付费的只有5%。光靠这点订阅费,根本撑不下去。
原野: 哇,亏这么多……这么说来,不找点快钱,可能真的就活不下去了。
晓曼: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电商就成了最现实、最直接的救命稻草。用户基数大,需求明确,转化又快,还能抽成。你看,豆包现在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抖音生态里的用户留在自己的圈子里消费。而OpenAI呢,它搞“即时结账”,不打广告,直接在对话里卖货抽佣。说白了,只要咱们一边聊一边剁手,AI公司就有继续烧钱的底气。
原野: 这确实改变了我们购物的习惯。以前我想买东西,得先去淘宝、京东搜一圈,再去小红书看看别人的测评和种草笔记,一套流程下来挺费时间的。
晓曼: 对。现在这个流程被大大简化了。就像你说的,你想给孩子买个学习桌,直接问AI,它十几秒内就能给你几个选项,还附带购买链接。沃尔玛的CEO都断言,未来那种“搜索框加商品列表”的购物方式会慢慢消失。
原野: 我明白了,AI聊天本身,就成了一个新的购物场景。
晓曼: 完全正确。在电商行业里有个经典的“人货场”模型。AI现在就成了那个“场”。过去我们是在直播间或者短视频里被主播激情种草,现在呢,是在跟AI的安静对话里,不知不觉就做出了消费决策。这种“种草”方式,虽然安静,但可能杀伤力更大。
原野: 等等,这又引出了一个更让我担心的问题。我怎么知道它推荐给我的,是真心觉得好,还是因为某个品牌给它的“投喂”更到位?就像你说的,它推荐的商品来源很多都是抖音商城,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它的中立性。
晓曼: 你的担心非常关键。我们以前总说SEO,搜索引擎优化。现在出现了一个新词,叫GEO——生成引擎优化。品牌方完全可以研究AI的喜好,把自己的产品描述、关键词、数据结构做得特别“利于AI抓取”,从而更容易被推荐。
原野: 天啊,那我们看到的所谓“AI精准推荐”,可能只是品牌“调教”到位的结果。更可怕的是,AI还能记住我的一切。我的聊天记录、买过什么、搜过什么,甚至我的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它都能拿来给我建立一个无比精准的“用户画像”。
晓曼: 是的,所以AI的推荐逻辑,很可能不是因为它“真的好”,而是因为它“好卖”。它可能比你自己都清楚,你什么时候会“破防”,什么时候看到优惠券就会忍不住下单。这就让人不得不警惕了,当搜索引擎从一个信息宝地变成广告集中营后,AI会不会也走上同样的路?今天它能推荐商品,明天是不是就能推荐立场、观点,甚至操纵你的情绪?
原野: 听你这么一说,感觉未来有点灰暗。不过冷静想想,这事儿难道就全是坏处吗?
晓曼: 当然不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对咱们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效率大大提升。它确实能像个“懂你多年的闺蜜”一样,在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把最合适的东西递到你面前。
原野: 嗯,这点我承认。那对商家呢?
晓曼: 对商家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洗牌。过去那种靠刷评论、砸广告、找达人带货的玩法,效果可能会越来越差。未来,品牌要想赢,可能得更注重“模型眼里的真实力”,也就是产品本身到底好不好。这反而给了很多有实力但没钱做营销的中小品牌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原野: 这么说,对整个行业也是一次升级。
晓曼: 可以看作是一次从内容电商到AI电商的系统级升级。整个流量的逻辑都被改写了,种草不再只靠人,也靠模型;转化也不再只靠热度,而更多依赖AI对你个人需求的深度理解。这很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电商格局。
原野: 聊到这儿,我感觉清晰多了。最后能不能帮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核心要点?
晓曼: 当然。简单来说有五点:第一,AI助手正在从聊天工具,快速变成直接的“带货主播”。第二,AI公司这么做,是因为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电商是它们活下去的关键。第三,AI创造了“对话式消费”的新场景,它“种草”的方式更安静,但也更有影响力。第四,我们要警惕,AI的推荐可能受到了品牌“投喂”的影响,并且它通过用户数据建立的画像,可能比你更懂你自己。最后,尽管有风险,但AI电商化也确实提升了购物效率,并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规则。